观点声音——中超烧钱救了谁?

 有恒大足球的样板,越来越多的金主儿开始盯上了中超联赛,也开始借助足球平台进入人们的视线。新赛季联赛开始之前,已经有不少球队开始蓄势待发,而从其不输于恒大的投入来看,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挤入前四那么简单。
    上赛季的上港和申花,本赛季的江苏,甚至中甲联赛的天津权健都开始在球员市场上疯狂投入。连过去一直难有大手笔的北京国安也开始借抛售股权谋求大发展,新赛季绝对是名帅加明星的配置。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国内外球员的身价不断攀升,过去一名中下游球员的主力球员如今都能卖出5000万元以上的身价。对于许多希望快速步入豪门的球队来说,如果没有几个叫得上名字来的国际球员,没有一名世界大牌教练压阵,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人甚至惊呼中超联赛已几乎将巴甲联赛“买黄”。一边国字号接连败北,一边则是中超烧钱打造了联赛繁荣泡沫,难道此举真的能够救得了中国足球?
    足球市场和职业足球的繁荣并不能代表中国足球的真实水平,同样由金钱打造的足球盛宴更无法掩盖一直潜在的危机。而许多俱乐部的疯狂投入的目的也绝非出于长远考虑,而仅仅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市场行为。而中国足球要想提高,并非是依靠由明星外援支撑的球市,而是要靠成体系有明确思路的青训,而这方面,还难见有球队和金主儿有太大的手笔。
    纵观世界足坛,并非所有俱乐部发展都是烧钱就一条路,而越来越多的共识则是把握一个国家足球发展命脉的恰恰是那些自我造血功能良好,青训体系健全的俱乐部。而对于一家经营良好,肌体健康的俱乐部来说,内部挖潜不仅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同样也能带来市场赢利,而关键则是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而选对掌舵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以英超南安普顿为例,自前几年升级之后,南安普顿前两个赛季的阵容基本以自己培养的球员为主,其中包括钱伯斯、拉拉纳和克莱因等球员。外援也多半都是市场上淘来的便宜货。但阿根廷教练波切蒂诺上任之后,围绕这批球员制定了相应的战术从而一个赛季打出许多豪门都望尘莫及的成绩。接下来,南安普顿便成为球员超市,几乎队内大半球员都被其他球队买走。南安普顿一个赛季出售球员便近亿英镑,接下来他们又利用这笔资金合理有序地购买球员,谋求新的发展。这种模式受益的不光是俱乐部,还有英格兰足球。正是南安普顿给了诸多拥有英国“户口本”的本土球员上场机会,才让英格兰国家队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比如拉拉纳,比如克莱因,如今都贵为英格兰国脚。
    另一个例子托特纳姆热刺。他们曾经光靠贝尔一位球员就从皇马挣了近一亿欧元,然后又用这一亿欧元拆分购买了大批外援,然而此举却让热刺成绩一路下跌。接下来的两任教练都依仗内部挖潜争取成功。前任舍伍德本来就是预备队教练,他上任后将凯恩、本特莱布等球员提拔到一队,结果成绩依然稳定。接下来波切蒂诺上任之后,更对年轻球员青睐有加,在他的治上,凯恩一跃成为球队的头号球星和队长,也成为英格兰足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另外梅森和阿里这些球员也同样在近两个赛季崭露头角从而得以入选国家队。如今,热刺不仅成绩稳定在前四,最欣喜的还是英格兰国家队主帅霍奇森。
    英格兰足坛不只有曼城和切尔西这样靠金元堆积打造而成的豪门,同样也有热刺和南安普顿这样更热衷于靠青训就能自给自足的球队,而论对于英格兰足球的贡献,后两支球队似乎都值得热捧。
    可见,中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会有更多的金主儿借投资足球登堂入室,但企业的这种烧钱行为虽然让中国足球暂时打出一定的名牌,但于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似乎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无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