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抓机遇 促产业 惠民生
“当前,天津正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五大战略叠加的有利条件,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举办,将为天津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未来天津体育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份文件出台 搭建基本框架
“国务院46号文件发布后,天津加快了体育产业体系构建和战略布局的步伐。我们通过专家讲座、组织调研、召开座谈等方式,认真学习领会46号文件精神,基本建成了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架,体育产业的方向、思路、路径逐步清晰。”李克敏介绍了三份重要文件的出台。
2015年7月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设10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打造10项高级别体育品牌赛事,培育100个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8%的发展目标。
10月《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出台,确定了天津体育产业发展的八大重点领域以及“一轴两带多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为今后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内容。
12月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联合印发了《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决定从今年开始安排每年5000万元,作为天津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项目予以扶持,引导、鼓励天津体育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次会议推动 助力工作开局
李克敏介绍,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工作的全面启动,天津市体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天津市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体育系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研讨会”、“2015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论坛”。
在2015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市各相关部门、高校以及国内外100多家体育产业公司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到场,为天津体育产业的发展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整个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如何加大体育产业投入和社会力量介入,如何布好局定好位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重点。
李克敏说:“通过这三个会议,我们在相关委局、区县、体育企业中宣传46号文件精神,宣传我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发展规划,促进相关委办局、区县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中;鼓励体育类相关企业积极融入我市发展体育产业的规划中,找准定位,发展壮大。”
她还表示,下一步天津市将制定出台《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全面落实今年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推进的“全运惠民工程”,以完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助推天津体育产业发展起步。
三大主体发力 驱动产业升级
李克敏表示,“天津体育产业将积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的作用,按照保障基本、开放中端、引导高端的思路,举办高端赛事,扩大体育消费,吸引社会投资,引导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提升大众健身档次,激发市民参与体育的热情,促进天津体育产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目前,天津三大球男女项目全部建成依托市场的职业俱乐部,天津职业足球、职业篮球、职业排球发展进入到了历史新阶段。”
她强调,作为政府部门,要扮演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助推器的角色。2015年天津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武清区、东丽区、宝坻区等诸多新建场馆正在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群众体育类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正在逐步推进,举办竞赛活动、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科研推广等都将推行向社会购买服务,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办,实践场馆改革创新。
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新的整合、对全民健身的推广模式新的审视和对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模式新的探索。
李克敏说:“未来天津将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高端制造业联动发展,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智慧体育、电子商务,创新服务平台和运营模式。促进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鼓励在体育健身场所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培育体育消费新需求,扩大体育消费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将成立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复合型体育技术、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人才结合起来,为市场提供懂体育、懂市场、懂管理的专业人才。”
(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