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体育行业特点 狠抓主体责任落实

  近年来,体育领域个别人打着“为国争光、为省市添彩”旗号,在运动员选拔、教练员选聘、裁判员选派上收受贿赂;操控比赛,交易奖牌获取利益;利用场馆维修,赞助洽商等以权谋私;在奖金分配、经费使用上谋取利益等。这些体育领域的腐败乱象虽曝光在其他地区,但对处于全国体育先进行列、省内体育龙头地位的青岛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警示。一旦青岛发生类似问题并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下被凸显,必将产生“放大效应”,会对青岛体育乃至城市形象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持好青岛体育风清气正良好局面的艰巨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这一代体育人身上,必须深刻把握体育行业的特殊性,始终紧紧扭住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这个龙头不放松,抓住关键、盯住重点、攻破难点,取得成效。

一、聚焦合力不够的突出问题,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核心举措

    落实主体责任既要依靠党委和书记亲自抓,更要依靠全局上下共同来做。目前,在落实主体责任上往往存有误区,有的片面认为落实主体责任就是党委的事、是一把手的责任;有的对主体责任是什么了解不清、认识不深、不管不问,将自己置之事外。这些模糊认识容易导致抓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着急、群众旁观,合力不够、用劲不狠等。针对这个问题,体育局党委认真履行组织领导之责,形成共识、凝集力量、齐抓共管,确保党委主体责任落地生根。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结合体育工作实际,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和“两个责任”实施意见,层层分解工作责任、任务,明确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定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反腐倡廉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全面牵头抓总,着重抓好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和党组织其他班子成员分管范围内的领导责任三个层面的责任落实。明确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及分管部门、单位的反腐倡廉承担领导责任,确定“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原则,把主体责任明确到具体人。
     二是加强纵横联动。加强与财务、审计、信访、检察等部门间的横向联系配合,综合运用巡视、审计、巡查、专项检查、信访成果,及早发现问题,重点聚焦行风腐败问题,严厉惩处,严格问责。针对运动员身份造假等行业不正之风,我们积极加强与总局、省局及区市体育部门的纵向联动,畅通渠道,共享信息、共用成果,提高核查效率,通过这一系列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强化“不敢腐”的氛围。
     三是坚持全员参与。发动全系统人员共同来做,形成落实主体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时空、全领域、全覆盖网络。借助社会力量监督。局主要领导做客青岛市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新闻频道1377《行风在线》栏目,围绕转变体育政风、行风与广大市民进行交流和对话,委托分管群众体育的副局长代表市体育局做客“民生在线”,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收集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从中发现不良现象和违纪苗头。盯住重要节点监察。在抓好日常监察的同时,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之际,组织人员明察暗访公车管理、公款吃喝等问题,确保监督检查的常态化、长效化。抓住关键领域整治。重点加强竞赛、工程建设、经费和彩票公益金使用、大宗器材物资采购和权力运行等易发、高发腐败领域的整治工作,及时调查核实处理违纪违法线索,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发生。

二、聚焦围绕赛事的突出问题,把重拳整治体育行业不正之风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

     针对体育行业存在的围绕赛事争金夺银不择手段、以各种名目送钱送物、搞幕后交易、君子协定等突出问题,把整肃围绕体育赛事的突出问题作为体育系统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突破口,盯紧、把住“收”“送”两个关口,纵深推进,层层传导压力,切实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
     一是深挖思想根源。面对金牌带来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少数体育系统人员为争金牌可能不择手段。有的把公款请客、送礼、送钱作为砝码,贿赂项目管理中心人员操控比赛;有的片面追求运动成绩、金牌数量,为了取得好成绩,违反赛风赛纪和使用兴奋剂,公然违背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我们必须从纠正“金牌至上”政绩观入手,加强对体育从业人员的教育,切实从思想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召开全国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后,我们安排参会同志到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巡回传达会议精神,通过理论分析、列举案例等形式,引导大家充分认清“金牌至上”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现实危害性,进一步夯实了大家廉洁从业的思想基础。
     二要依靠制度制约。赛场不正之风的本质就是权钱交易,从制度手段上管住钱的出口,就能有效地斩断不正当利益输送之手。对此,局党委先后出台完善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禁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联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目发放或赠送的现金、支付凭证或有价证券的通知》、《青岛市体育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青岛市体育局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青岛市体育局系统经营性合同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文件,重申从业纪律,果断做出决定,停止训练费包队使用的传统做法,加强对训练费使用的管控。
     三要抓住赛场关键。针对近年来体育比赛中出现服用兴奋剂、暗箱操作等乱象,每次大赛都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加大赛场监督力度,安排纪委工作人员先后深入辽宁全运会、济宁省运会、福建青运会、青岛市运动会等大型运动会赛场,实现了巡视监察全覆盖,提升了正气,严肃了赛风赛纪。尤其是青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八名,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聚焦“三支队伍”的突出问题,把建设过硬队伍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支撑

    工作中我们感到,要把主体责任真真正正落实到位,必须针对体育行业特点,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教练员队伍和纪检委员队伍搞坚强,充分依靠这“三支队伍”做工作。
     一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规矩意识、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强不强,直接决定主体责任落实的成效。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整日忙于业务工作,疏于政治学习,对主体责任知之甚少;有的自认为体育特殊、金牌重于一切,故步自封、固执己见、固守利益藩篱,沉湎陈规陋习,对上级文件规定,不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等等,因此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纠正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反腐倡廉的责任主体。
     二要加强教练员队伍管控。体育的主体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特别是教练员在竞技体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运动员的发展和出路,将教练员队伍管控好是在体育领域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出台《青岛市体育局教练员廉洁自律监督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划出红线底线,严防个别教练员利用后备人才选拔、运动员参赛、训练经费使用、训练器材采购、运动员入学深造及转会等方面进行权力寻租。及时调查处理对教练员违纪问题的投诉和信访线索,严查严惩违纪教练员,先后开除1名、行政警告1名、约谈5名教练员,引起较大反响。
     三要发挥纪检委员队伍作用。针对局属单位无专职纪检监察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比较薄弱的实际,要求局属单位明确排序在前的1名副职领导担任所在党组织纪检委员,下发了《青岛市体育局纪检委员工作规则》,对纪检委员的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方式、自身建设、考核办法等予以明确,发挥纪检委员在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作用,使咬耳扯袖、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完善了依靠纪检委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机制。
     四是聚焦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把驰而不息纠“四风”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常态抓手。持之以恒纠四风,是中央确定的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四风”问题日益趋于隐蔽,转入“地下”,花样翻新,要坚决抓好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就必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纠“四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