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拉松——第一次全马有感

  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以为这是我第一次完成42.195千米的马拉松体验;然而事实却是,我是一个连5000米迷你马拉松都没有完成过,更不要说半程甚至全程马拉松的“马拉松盲”。亲自跑是假,但是置身其中却是真。
  上个月刚刚结束的无锡国际马拉松就是我的第一次马拉松之旅。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近几年马拉松热持续发酵,星星之火燎原速度如此之快之广。一次在现场的视觉冲击,让我多少明白了一点,这是听其他人说过多少遍,在电视上看过多少次比赛都无法拥有的经历。
  比赛正式开始的前4天,我与其他几位同行一起坐着高铁一路南下。一下车,看到举着写有“媒体”两个大字标示牌的司机师傅,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让初到陌生城市这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坐着大巴去酒店的路上,就能明显感到马拉松的气息。马路边的宣传旗子,过街天桥上的加油口号,还有起点和全马终点(5000米和半马终点设在其他两个不同地方)所在地的新体育中心,马拉松氛围更是浓重。
  以前觉得,一场马拉松比赛也不过就是领装备然后等着跑就行了。其实不然,正式比赛前的展览会,就是一场完整马拉松赛的“开胃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前4天到达,因为展览会就占了3天。展览会是给比赛赞助商、合作伙伴,还有合作媒体一个展示宣传自己的平台。参赛选手在领物处领完装备就可以继续深入,发现更多更好玩的东西在等着他们。不是参赛选手的观众也可以进入参观展览会,说不定这次的参观就是下次报名参赛的“导火索”。
  最具冲击力的当然是比赛当天。7点30分发枪,迷你、半马和全马选手同时准备,两三万人齐步跑的盛况刺激眼球。如果早上赖床没起来,那专业选手两个多小时就到达终点撞线的精彩瞬间那是看不到了。但是真正有看点和有趣的选手还在后面。6个小时是全马的关门时间,关门前不一定就会发现什么样的人从你面前跑过。
  抱着娱乐至上的选手五花八门,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吸引眼球。一个“孙悟空”跑来的时候,我兴奋地跟旁边的同事说:“快看快看,有大圣!”可是同事却说孙悟空是最常见的装扮,加之是猴年,简直见怪不怪。但在我眼里这一切都很新鲜,然而冲击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最让我震撼的是已经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以半专业选手的成绩冲过终点,远远把其他人甩在后面。第一次看见一名光脚的选手跑过眼前还不停惊讶,而第二个、第三个……第好多个光着脚的选手再出现的时候,我已习以为常。还有妈妈带着孩子等在终点不远处,爸爸从视线里出现的时候,父女俩大手牵小手跨过终点的感动。
  原来马拉松这么容易就让人着迷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