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民健身——全民健身需要社会环境
“健康远远不是卫生领域一家的事,健康如果落在卫生部门来做,格局就小了一点。影响健康的因素非常之多,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因、医疗卫生,而所有这些既需要我们个人的因素,又需要国家动员组织来营造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近日在京召开的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如此阐述了影响健康的多元因素。李玲说,全民健身需要社会环境,需要氛围,需要去动员组织。因此健康中国要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受我们的社会环境、公共发展理念、国民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的影响。
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是李玲所积极倡导的,而这也是新的健康政策前沿。李玲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描述为一个“精细活”。“就是要落实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国家怎么通过公共政策精细的调整,让一切政策有利于人民健康。”李玲分享说,这一点芬兰、荷兰、挪威、德国等国家都做得非常好。举个例子,在德国,有机食品的价格比垃圾食品便宜。因为国家调节,对垃圾食品补贴重税,同时给予有机食品补贴,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吃得健康。像在德国和日本,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得到更低的保费,因为百姓主动维护了健康。
李玲说,国际上的这些政策很多都是我们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这些国家更多的是通过国家立法,通过公共政策来促进全民健康。我们当时发展的群众体育活动,做得非常好,但是很遗憾没有变成长期政策法律的支撑,所以这大概也是下一步在推动健康中国这个理念需要意识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国际上学到更多的经验。
速评:用健康支撑中国梦,需要氛围,需要长效机制的引领。而这离不开政策,离不开融入健身、养生等理念的先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