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观察】坚持文化自信:里约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文化自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揭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里约奥运会,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成功样本。
——中国精神完美体现。中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挑战自我,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为祖国升起国旗,一遍遍为祖国奏响国歌,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改革不同时期,中国体育健儿创造了一系列辉煌、锻造了无数经典,凝聚了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这些,已成为国人的精神支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人生能有几回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全民健身,利国利民”,这些名言警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表现出精湛的运动技艺和优良的竞赛作风,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正能量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一次又一次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里约奥运会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女排,引起人们最强烈共鸣的是女排精神。我们为中国女排时隔多年再次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而欢呼,更为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团结奋进的精神所感染。因为,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道路上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把我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我们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发扬光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中国力量。这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大国风范充分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是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具有巨大的整合力和包容性,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里约奥运会前前后后、赛场内外,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国人以理性、包容、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改变。一是不再唯金牌论。无论是在中国体育健儿出征前还是鏖战中抑或是凯旋时,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讲得最多的是只要发挥出自己最好水平都是好样的;掌声、鲜花不仅送给了那些拿到金牌、奖牌的队伍和运动员,更送给了那些奋勇拼搏、胸前没有挂上奖牌的队伍和运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深情地说:“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有分量的表达、多么令人鼓舞的激励,既是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充分展现。二是理性、客观、公正看待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尚未开幕,“巴西筹备工作不力”“俄罗斯将因兴奋剂丑闻被禁赛”等新闻满天飞;奥运会拉开帷幕后,中国体育代表团接连遭受不公正对待,夺金点、夺牌点相继丢失;某些国家代表团、运动员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队员说三道四、妄加指责,中国队勇夺金牌就被污蔑为“尿瓶子助力”“无人性的长期封闭集训”,而中国队一时成绩不理想则是“举国体制失败”,等等。面对这样的竞赛、竞争,既要靠硬实力,也要靠宠辱不惊的承受力,靠“我自岿然不动”定力来应对。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无论是在前方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还是在国内的人们,面对种种情形都非常冷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博采众长的胸怀,择善而从。我们在不同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对东道主的筹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理解,对一些国家以政治因素干涉奥林匹克事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别是对待他人的指责、非议,不惊慌,不争辩,不诿过,尊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正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可宝贵之处,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品格。可以说,胜不骄、败不馁,不仅仅是对体育健儿的要求,也是国人的自我写照。我们希望在奥运会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但我们同样愿意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加了解、增进友谊,一起践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三是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近年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身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国人成为“健身一族”。与以往不同的是,里约奥运会期间,国人在欣赏4年一次世界最高水平体育竞技的同时,纷纷加入健身大军,用行动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我健康,我快乐”成为人们的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在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举行的时候,中央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等重大任务作了深刻阐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这为体育工作特别是全民健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人们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体育工作尤其是全民健身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价值,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让体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以上这些转变,究其根本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更是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养自己,让扎根中国大地、具有时代精气神的中华文化成为我们走向世界、实现复兴的坚实根基。
——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大国兴盛,基础在经济,表现在文化。文化的传播通过各种形式得以达成和实现。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更体现在将本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和传播开来。体育究其本质,就是游戏;奥运会实际上就是大Party,各国各民族文化在此得以展示、交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力的日益强盛,我们开始学会利用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来进行宣传、展示形象、传播文化。北京奥运会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范例。此次在里约,我们借助各种方式,让中国元素闪耀赛场内外,与中国体育健儿表现交相辉映,里约奥运会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看到,200多名中国志愿者远渡重洋,在赛场内外开展志愿服务,中国志愿者的微笑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体育健儿清新、阳光的外表,大方得体的谈吐举止,展示了健康阳光、文明开放、积极进取的风采,展示了改革开放中国的良好形象,特别是中国游泳队员傅园慧为取得的好成绩而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喜、脱口而出的“洪荒之力”这充满个性的幽默表达,为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人们纷纷点赞;中国制造在里约赛场内外随处可见,里约奥运地铁列车、场馆安检和空调设备、奥运吉祥物和纪念品、奥运场馆建设的大型机械、部分奥运项目比赛器材等均出自中国,甚至奥运赛场四周赫然出现用中文打出的中国品牌广告,此外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全力保障奥运供电安全、华为公司为里约奥运会提供全方位通信保障服务,中国品牌361°击败阿迪达斯成为里约奥运会官方服装独家供应商,所有奥运会志愿者、技术人员和参与奥运火炬接力的工作人员统一着361°独家赞助的服装,中国企业匹克集团为10多个国家代表团提供了服装赞助,中国面孔、中国文字、中国品牌无处不在,令人目不暇接;中国奥委会在继雅典、伦敦夏季奥运会之后,再次在里约奥运会举办期间开设“中国之家”,青花瓷、大红门、长城、天坛等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的元素点缀其间,优雅的旗袍、美味的中餐以及动感十足的中国体育成就展、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远景规划展,等等,无不令前来参观的国际体育人士和各国各地区教练员、运动员、官员以及巴西当地人士交口称赞;更令人难忘的是,在女子场地自行车团体竞速赛中,中国两名队员不约而同戴上京剧脸谱的头盔闪亮登场并勇夺桂冠,一时传为佳话。当这些中国元素聚合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标志、中国符号、中国现象。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的反映,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例证,其影响力、渗透力可谓润物细无声。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互动交流,善于借势、敢于造势,主动“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传播出去。
里约奥运会给我们坚持文化自信以重要启迪,就是要善于借助平台,多方齐努力,从每一个人做起,体现在细微之处,用中国精神汇聚起中国力量,用中国故事打动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力量,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