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涛:广场舞需要深度挖掘与规范建设
如今的广场舞大赛一浪高过一浪,北京体育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院长马洪涛多次担任全国性广场舞大赛的总裁判长,以专业的目光打量广场舞,“深度挖掘、规范建设”,是马洪涛教授对广场舞未来发展的定位。
在马洪涛看来,目前全国性的广场舞赛事,从开始时候的一个省出一个队伍,更具备有一些行政组织架构的模式,到目前自愿报名按水平参加分站赛、总决赛,报名形式发生了变化。另外在代表队增加的同时,男性参赛选手也增加了很多,这都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让马洪涛觉得更欣喜的是,从技术层面来看,广场舞规则2015年开始执行,大家对规则的理解在2016年有了明显提升,比2015年好,参赛队伍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大家对广场舞本身的概念,无论是规定还是自选动作,从动作到音乐的编排,都更注重深度挖掘内涵。对此,马洪涛认为,对规则的学习和对舞蹈认识的改变,带来了广场舞文化的发展,因此“规则引领广场舞方向”这种定位是实打实的。
马洪涛认为,对于广场舞这项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运动,瑕疵和小问题其实可以忽略,而对音乐、服装包括民族风格的体现与深度的融合,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关注点。目前从技术层面看,动作本身有了提升,表现力、动作发力都更加具备科学性和审美情趣,尤其体现在自选动作的含金量技术性的提升,包括队形变化的技术性,艺术性的处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配合,这些变化都非常喜人。
“大家对谈论广场舞的兴趣提升了,精神状态和精气神都非常好”,这是作为大赛评委的马洪涛最感到开心的地方。
在谈到可喜变化的同时,马洪涛表示,也不能够规避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广场舞来源于草根,具备回归生活的项目特点。第一个问题,就是自信有余,忽略动作音乐,起承转合。再有就是年龄层次尚未明显区分,年龄跨度大,对人体锻炼效果和身心是不一样的,今后更注重科学分类和更有针对性,分系列去做很重要。再有就是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在深度融合方面的协调,规避男性的服装女性化,男性的化妆女性化等问题,男性在广场舞参与中还是要保持阳刚的特质。
马洪涛认为,广场舞深度的融合性、协调性和和谐性,是今后要提高的方面。她举例说,比如如果做民族的东西,就要特别尊重民族传承、地域文化传承,一定要尊重最原始的提炼,这个方面今后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广场舞也要走向国际化、规范化,不仅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还要有内心深处的共鸣;不仅愉悦身心,还要有教育和引领功能,人与人之间,尊重规则和文化。
从健身方式,到养生系列,马洪涛也有自己的思考,她说,春夏秋冬推出不同系列的广场舞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季节,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态进行设计,在普及的基础上,以赛事进行推动,作出系列化和层次多样化。她也呼吁必须要出台国家标准,出台相关的内容体系的规范性标注,以提升广场舞研究价值功能,设定要素评价标准指标,对内容深度开发,让广场舞充分发挥多方位完善身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