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机制 打造品牌——尹国臣谈广场舞

  全国广场舞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年,2017年进入第三个年头,与此同时“谁是舞王”的地方选拔也已经拉开帷幕,广场舞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更接地气和更畅民心,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尹国臣。
    记者:目前我国广场舞发展进入了怎样一个阶段?
    尹国臣:自广场舞12套示范套路推广以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都把广场舞作为重点推介的项目,按照四部委《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精神,我们也正在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广场舞品牌赛事,全国广场舞大赛就是如此,通过赛事的效应形成一种整体的社会引导。目前我们也正在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合作,推出了大型群众性健身节目“谁是舞王”中国广场舞民间争霸赛。应该说广场舞的正规发展目前已经到了急迫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以推进整体发展的关键阶段。
    记者:您所强调的组织建设应该如何推进?
    尹国臣:目前,全国各地自发性的、政府组织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广场舞大赛此起彼伏,精彩纷呈,但如何用一根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以使其更有社会价值呢?首先要重视组织建设。“身边的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引带作用,要鼓励各地成立群众性的广场舞组织。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各地正在抓紧成立协会,江苏、安徽是在组织建设上抓的比较早的,特别是江苏省广场舞运动协会在群众性健身广场舞的发展中探索和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建立健全各级广场舞群众性社团组织有利于各地广场舞活动的有序发展、经验交流、成果互享。其次要加强标准建设。总局社体中心从2014年开始,也通过香港赛马会捐资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动,由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全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再培训,把广场舞始终作为一项重点培训的内容。更在2015年正式推出了全国广场舞竞赛规则,规则对竞赛的组织方法、评分方法、比赛项目等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对全国群众性广场舞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再次要不断丰富广场舞产品的提供。“喜新厌旧”是群众性舞蹈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12套示范套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群众性广场舞活动日新月异的习练要求,因此不断推出有特色的广场舞新套路是今后一段时间应该重点加强的工作。
    记者:对于广场舞的进一步改革创新,规范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尹国臣:一是要加强科学指导,使科学健身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这包括创编科学和习练科学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创编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广泛发动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和运动生理专家投身广场舞产品的创编之中。在舞蹈产品的创编过程中,一些危险动作、反关节动作的摒除,对整体套路运动量和节奏的控制,都需要科学的数据来指导。另一方面,要对领舞者进行培训。领舞是目前各地群众广场舞健身活动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群,是广场舞活动开展的第一发动机。因此加强对领舞的教学技能培训、活动组织能力培训、社会沟通能力培训将成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二是要加强科技支撑。据相关产业机构推算,全国广场舞具有2000亿产值这么大的市场,抓好这个市场对体育产业服务类比例的上升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广场舞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困扰组织者的是音乐扰民问题,这就给音响制造类厂家提高了一个产品创新的机会,譬如如何开发出一套内环绕立体声的音响器材来解决音乐扰民问题?
    记者:您觉得广场舞是否需要明星?
    尹国臣:接地气,聚人气,有新气,是广场舞发展的方向。广场舞是一项表演性强、极度张扬个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明星的带头作用很显然是非常巨大的。这从我们广场舞形象大使、《小苹果》舞蹈创编者王广成出场的受欢迎程度就可见一斑。在社体中心举办的广场舞活动中,从裁判队伍组成上就有意识地选调在健身操舞界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开幕式和闭幕式期间裁判队伍与运动队共舞,裁判团队的表演一方面展示了这些顶尖人才的现场编创能力,得到了运动队的拥戴和赞许,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共舞改善了传统竞赛中裁判和运动队的“矛盾”,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师与学员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应着力加强对“领舞”的培养与宣传,真正做到“明星”就在身边。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