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全民健身是践行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计划》在“指导思想”部分指出,全民健身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这一核心指导思想贯穿于《计划》始终。
(1)强调因地制宜。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因地理风貌、地域文化、年龄阶段、职业特点,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文化层次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健身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特征,对此,《计划》指出,要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因时”“因地”“因需”和“分层”“分类”,充分考虑到了各类人群对健身的不同需要。“三因”和“两分”,可谓细致入微,把各种情况、各种可能都考虑进来,不强求一致,不搞整齐划一,更加务实,更具可操作性,也更显人性化。
(2)突出方便实用。要把健身活动融入日常生活,把健身活动变成一种习惯,便利的健身设施和锻炼条件是重要一环。《计划》指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就近”“就便”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参加健身活动不近、不便的问题,是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的重要体现。《计划》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上以“方便实用”为原则,在“有效扩大增量”方面,要求建设县、乡、村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特别是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盘活存量资源”方面,要求结合场地附近的环境,进行空间的二次利用。两项举措把“就近”“就便”落到了实处。
(3)重视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计划》指出,要“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把老少边穷地区列入全民健身的重点发展地区,把青少年、老年人及其他特殊群体纳入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深刻体现出《计划》践行“以人为本”的坚定性和始终如一性。
(4)体现“三全”理念。《计划》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出全民健身要服务全体人民,主要体现在:①实现全民健身服务全覆盖;②强调关注人从青少年到老年的生命全周期;③注重体育健身全过程,包括从激发锻炼兴趣到学会锻炼,从跟着锻炼到主动锻炼,从参与基本健身活动到追求更高层次锻炼效果。
总之,《计划》在编制过程中,始终在思考人民期待什么,能给人民带来什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