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麟:让孩子爱上健身气功这门传统体育

  “五禽戏主要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男孩子们对五禽戏更感兴趣,热衷各种模仿,女孩儿更倾向于安安静静地练习。”马麟笑着说。
    2007年,马麟成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今年,已有第十个年头。
健身气功扎根校园
    2009年,马麟因自身的一次伤病开始练习八段锦。从此,与健身气功结下不解之缘。
    2010年,马麟任教的中星小学开始在年轻老师中间推广健身气功。“老师们在练习健身气功时,发现很多孩子在一边跟着模仿,有模有样的,他们并不是一时兴起凑热闹,而是相当认真。于是我开始有了在孩子中间推广健身气功的想法。”马麟回想起当初萌生想法的一刻。
    最初,在孩子们中推广健身气功还有些争议,一是之前并无先例,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健身气功;二是人们对健身气功的印象多停留在“健身气功就是一项中老年运动”,孩子们是否能接受这项传统运动,外界疑虑重重。
    令人意外的是,在第一堂健身气功课上,孩子们就迅速地接受了这项对他们而言既传统又新奇的事物。为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健身气功,马麟精心选用了孩子们易于接受的音乐,如《肚兜小脚》,在练习时间上也做了相应调整。
    马麟说:“让孩子学习健身气功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让孩子掌握一项新的运动技能;二是推广传统体育项目,让传统文化得到发扬传承;三是气功讲‘三调’——调身、调心、调息——除强身健体,淘气的孩子也开始慢慢静下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爱上健身气功,还带动了父母、爷爷奶奶,让健身气功成为一项全家运动,从而实现了一个从点到面的变化。在学校附近的黄花岗公园,有时能看见孩子们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带着一帮老人在练气功。
    经过多年的推广,目前中星小学是全国健身气功的“和谐站点”。学校连续几年举办了“越秀区青少年健身气功比赛”,十多个学校,几百个学生同场竞技。中星小学的孩子、老师在各类健身气功比赛中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促使孩子运动起来
    马麟曾是一名技巧运动员,1996年退役后先后到多所学校任教。马麟更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跳水双料冠军陈艾森的“启蒙教练”。1999年,马麟指导年仅4岁的陈艾森体操训练,让陈艾森和同伴们喜欢上了体育。马麟的生活工作经历一直与体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植根校园,在孩子们中间推广健身气功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外,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更多样化地“动”起来。
    “现在许多孩子不爱动,体质差,学校、老师、家长都希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氛围,为他们铺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在这样的想法下,马麟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星光青少年俱乐部”。放学后,在开放的场地里,由社会体育指导员们共同指导孩子正确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
    作为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马麟感觉任重道远,“如今在广州的晨昏锻炼点、社区服务中心,都可以看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影。但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个群体,进了小圈子后才慢慢了解。这里存在一个推广、宣传的问题。”
    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十年里,除了和孩子们在一起,马麟还指导过各个年龄层的运动爱好者,有七八十岁的老夫妻,二三十岁的青年人……马麟觉得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这份志愿服务工作的趣味性,特别是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
    让马麟最高兴的,莫过于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运动行列,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原本就喜欢运动的人运动得更好,让不爱动的人动起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