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健身共享 大有可为
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在国内各大城市的流行让人看到了自行车环保运动的火热,也让人认识到健身运动载体观念升级的重要性。
在传统健身行业范畴中,如何实现共享健身?这是进一步拓宽全民健身新形式的需要。诞生在共享经济热潮中的共享单车给予我们较大启示。
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中国健身产业市场规模以18.0%的平均增速稳定增长。随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我国健身产业有望在2020年以26.73%的增长率达到17828.5亿元的市场规模。健身市场将迎来空前利好。
而传统健身房的运作模式,无论对于客户还是自身,都有不可忽视的“价格痛点”。在互联网时代,共享健身无疑可以提供更灵活、更划算的健身消费模式。
据《成都商报》报道,一家全智能24小时运动场馆在蓉出现——APP扫码开门、24小时通宵营业、智能化管理健身流程、社区式进场健身。既便宜又实惠。
智能健身的好处显而易见。既能解决健身房离家较远,并且价格昂贵的用户痛点,也能像亚马逊go购物一样亲切、自然而然。说到底,共享健身秉承了共享经济的本质——整合线下资源,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由此便解决了大城市中大部分健身爱好者的经济压力,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以最小的成本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新形式或新观念在健身领域或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