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攀登心的登顶
距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结束任务已有一个月,大家都在静待最新的数据出炉。近日央视一则节目《开讲啦》,又将大家的视线拉回登顶巅峰时刻。八名勇士登上珠峰并竖起觇标,完成伟大祖国交付的任务,其意义不简单止于一项体育运动,其过程中的奋斗精神,一波三折,更是心灵的登顶。
首先,珠峰登顶所要面对的,便是严酷的自然环境与天气。众所周知,作为世界第一峰,从北坡登顶珠峰要追溯到60年前,由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位中国勇士书写了历史。即便如此,珠峰每年只有5月可以攀登,一整月也只有两到三个窗口期,而珠峰的高度导致攀登者差不多需要一周时间,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和波谲云诡的气候变化,这就是攀登者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不要说比起60年前,我们现在的装备有多先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登山依然要看天气。这一次测量登山活动,队员们便遭遇到了老天的各种考验——5月6日上山后在北坳遭遇降雪,流雪危险导致队员第一次下撤;16日整装再发,这一次行进至海拔7790米高度,距离最终的登顶只有两天。但8000米以上雪深过米,甚至有些地方雪深到了大腿,举步维艰。经过前后方艰苦抉择,队伍选择了第二次下撤,此时到了5月20日,两个窗口期都已错过。
登山队长次落、攀登队长袁复栋至今都记得第二次下撤时大家的低沉和不甘心,每个人都在默默地行军,每一步下撤都走得不甘心。距离珠峰顶如此之近,但这一下去,后面能否还有机会?对于每位队员和队伍都是大大的问号。但次落和袁复栋内心十分清楚,他们将对每一个抉择作出多大的承担:既要保证队伍最终圆满完成测量任务,又要保障每个人毫发无损。
一定要完成任务——这就是每名登山队员唯一的信念。最终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最后一个窗口期的心无旁骛,12名冲顶队员精炼为8人,这些有登山经验的精兵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随时准备跨营地攀登,随时准备遇到更恶劣的天气环境。第三次向珠峰进发的过程并不轻松,勇士们再次赶上大风口的狂风,再次赶上登顶的飘雪,但大家依然勇往直前,战冰雪抗严寒,延续了登山人无往不胜的战绩。
风大走不动,就趴在路线绳索上等一会儿再走;支帐篷时杆子被吹断就用其他杆子绑起来继续搭;帐篷搭了两个小时搭不起来就躲在石头后面休息;重力仪不能倒不能倾斜就抱在怀里;怕帐篷夜里被吹跑就三个人挤在一起撑着帐篷门;冲顶时赶上飘雪黏住眼睛就闭上眼睛将雪融化;飘雪落在氧气罩将脸颊冻伤也顾不上;登顶后一遍遍架起觇标测量数据;操作仪器时不能戴手套的手时不时要停下来取暖……一次次感动的瞬间,一个个细节的呈现,一个个数据的获取。最终,中国登山人又一次书写历史,祖国的科技人员又一次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雷达测试、觇标测试、重力仪测试……登山勇士们竖起来的,不但是人类首次将重力仪带上珠峰的科技力量展示,更是中国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转自6月30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