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 推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访湖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功民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湖北在体教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特色。近日,湖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功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湖北省体育局以《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构建“1+6+名校+N”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省校市办”“省队校办”等体教融合的新路径,形成了“荆州样本”“京山网校”等品牌,推进校内外体育有机衔接、融合发展新局面。
通过省校市办,打造单项体育特色学校。2018年1月,湖北省体育局与京山县人民政府(现已“撤县设市”)签订《共建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构建“省校市办”新模式。学校建校两年以来,已向国家少年队预备队输送4人,向湖北省专业队输送6人,并在各类赛场和文化课学习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二青会上获得1枚铜牌、4个第五的佳绩;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上,取得了女双亚军、女单四强、男双八强的优异成绩;在湖北省十五运会青少年网球决赛中,取得6金7银3铜;在湖北省青少年年度赛事活动中,金牌总数和奖牌总积分均位列全省第一。在今年暑期期末考试中,网球学校各年级文化课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位于京山市前列,小升初毕业班综合排名位列该市前三。
省队校办,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今年5月23日,湖北省体育局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签订了《深化体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以体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基础,充分利用双方在体育和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创新体教融合机制,深化体教融合成果,促进体育强省建设,服务体育强国建设。
胡功民认为,“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双方致力于探索体教融合发展的一次全面实践和重要战略。”
目前,湖北省体育局已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湖北省攀岩队“省队校办”合作协议》;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签订了《深化体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共建湖北省轮滑和棒垒球训练基地等。同时,湖北省体育局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形成了合作意向。
在推动各级各类体校改革的过程中,湖北省体育局制定实施了《省属体校改革发展四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各级各类体校与当地学校的合作共建,分别选派优秀教师、教练员带班执教,协调解决适龄运动员就近入学和就读名校等问题,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丰富校园体育活动,打造体校文化课和学校体育课一体提高、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针对当前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市县体校后备人才培养日趋乏力的现状,创新体教融合新模式,湖北省体育局还拟与湖北省教育部门联合命名“湖北省体育菁英培养基地”,出台《湖北省体育菁英培养基地认定办法》,从各地择优选出10所体校,20所学校,从“师资力量、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资助,拓展基层后备人才培养阵地。
胡功民表示:“我们将根据《意见》,全面深化青少年体育改革,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质,进一步拓展基层青少年体育阵地,促进全面发展、推进各级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形成学校体育项目‘一条龙’布局、推进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促进社会力量合作办训,规范发展、提质增效。”他强调:“ 体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紧抓‘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机遇,扎扎实实‘补短板’,体育部门要深入实地调研,强化与有关部门的交流会商、无缝对接,仔细梳理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深度谋划湖北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转自11月12日《中国体育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