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严抓疫情防控成功办赛3600场

  防控疫情到位,办赛循序渐进!回首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从1月份梅州各地的“贺岁杯”开始至12月29日兴宁市足协杯落幕,300多天时间里,中甲、中冠、市足联赛、客家杯“一带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市职工足球比赛、梅县区四镇十六村村级足球联赛、梅州市足球锦标赛、校园足球赛等各支参赛队伍,携手为广大球迷奉献了3600场精彩纷呈的足球盛宴,他们通过足球,向全市传递出凝聚奋斗、上下同心的磅礴力量。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梅州作为足球之乡,积极建设梅州足球特区,把握内紧外松的总体氛围,坚持赛事和疫情防控两手抓好。梅州市(县、区)体育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努力把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作为提振抗疫信心,拉动经济、推动产业发展,为市民提供健康快乐的抓手和平台,传递梅州正能量,擦亮足球城市品牌,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赛事精彩、防疫安全的答卷。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对于各项赛事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梅州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发挥球乡精神,推动足球运动的复赛工作。

  梅州市足球联赛组委会专门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并要求各赛区制定属地疫情防控方案,严格按照“四分防疫原则”,即分级、分段、分人群、分区域进行管控,严格实行进场人员测温,严格要求回梅州参赛人员出示粤康码,实行无观众比赛。

  2020年度赛事观众均通过媒体直播的形式观看,主要平台为“球乡直播”。据不完全统计,各项赛事观看直播人次达到70多万,覆盖人群达到300万。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梅州也有序开放部分球场观众席。在中甲梅州赛区,即便球迷数量有限,但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他们,响彻全场的呐喊同样激励着场上的每一位球员。在梅州本地的草根比赛,随着观众席的开放,吸引了不少球迷前去观看,久违的比赛现场,激情四射的球场博弈,让球乡的球迷们直呼过瘾,叫好声、掌声时不时从场边传来。

  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球迷重新走进赛场,满足了广大球迷观看比赛的愿望,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体育产业全面复工复产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重回正轨的表现。(转自1月20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