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方在全国运动员文教和保障电视电话会上的发言

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温州市体育局副局长  方志方

(2012年7月3日)

 

    温州体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也是浙江省五所重点中等体育专业学校之一,设有中专、初中、小学班级25个,学生845人,教职员工1 79人,设置1 9个运动项目。体校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将我校贯彻《指导意见》精神,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政府统筹指导,体教两局共管

 

    为切实解决温州体校发展中的问题,温州市委决定,由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合力指导温州体校发展。体校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单位,由市体育局、教育局共管。两局分别负责业务指导,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学校问题。一是市体育局分管体校运动训练业务。市体育局根据全市体育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体校工作任务。教练员由市体育局统一招聘调配,以满足体校人才需要。二是体校经费实行双轨运行。学校人员经费、专用经费、业务经费、项目经费等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教育教学经费纳入市教育经费总盘子。两套账务独立核算,由体校实行统一管理。此外,市体育局每年还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三是体校教育教学由市教育局负责。体校发展规划列入温州市教育发展规划。教师招聘录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教学计划、教研活动、业务培训等常规工作直接受市教育局指导监督。学校教师享受市直属普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倾斜。四是体校增挂“温州九山学校”牌子,成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市教育局根据市委人事任免文件,任命九山学校校长。体校专门配备一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与市教育局对接协调。市教体两局工作定位明确,相互协调配合,重大问题由市政府协调解决。这样,就为学校创造了既规范又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实施文化准入,确保课程学时

 

    一是实施文化准入。体校在招生选材中,十分重视学生文化成绩。通过教练选材、训练处组织集训、体科所组织形态机能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教务处组织文化测试、学生处组织面试五个环节,对学生的身体机能、专项素质、文化成绩和德育表现等进行考核。学生入校前统一参加文化水平测试,文化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出卷阅卷,择优录取。二是合理设置课程。体校制定了符合运动员文化教育特点的中专课程体系和教材,注重有效教学。三是确保完成学时。体校实行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体育训练的读训机制。小学与初中严格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执行。学生周一到周五上午上课(25学时),下午和周六全天训练。四是实行考核挂钩。运动员文化成绩纳入教练员考核之中,与教练员奖金等挂钩。

 

三、全面推行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课前有计划、课中有评价、课后有反思的机制。根据市教育局统一要求,开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促进教学经验交流。二是实行质量分析制度。学校率先引入先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自我分析、质量反馈、纵横比较、分层分科开展评价,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三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体校出台实施一系列教改文件,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有效课堂探索、中专课程改革等。四是开展学生“帮补”活动。对外训、比赛回校的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特别指导。

    总之,“体教共管”的管理体制、“体教结合”的办学机制、“读训并重”的办学理念,使体校发展更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综合性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