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式服务培养体育师资需共识更需努力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小赵正在上公共课,操场上除了学生,还有6位“大腕”: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汤国安教授领衔,包括学院和教务处专家在内的导师组。这种在中小学里常见的场景如今出现在大学课堂里。这是南师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的一次名师工作坊活动。小赵是体育教育学硕士,工作9年了,可是课堂气氛一直不太活跃。“我的问题出在哪儿呢?”苦恼之余,赵老师找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请名师工作坊的老师为他来一次“会诊”。
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所百年名校,体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要保证师范教育的特色,体育教师的培养在我们这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的体育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是给各个专业的学生们上好公共体育课,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重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宋永忠说,“基于此,我们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一是提供‘菜单式’服务,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做好顶层设计,让教学好的教师有好出路,教学不能单凭教师的悟性,不能放任自流,学校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角色。”
宋永忠认为,在体育教育领域,能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名师培养出来后,注重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以教学名师为核心,建构一个体育教学团队,共同编写精品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打造特色专业,形成优秀的教学成果。这样一来,团队中体育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就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利用集体优势,进入了教学发展的快车道。“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我也希望全国其他师范院校和我们一道共同探索”。
前不久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来学校调研时,对南京师范大学结合现实社会需要培养一专多能体育师资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尽管在中国体育师范教育的大军里,南师大始终有自己的知名度和自己的亮点与特色,但宋永忠却说,“近些年来,中国的师范大学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过程中,师范专业和师范生所占比例在降低,客观上教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营造创新型体育人才成长的环境,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认为,大学生的许多能力和素质不是大学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学中‘染’出来的、‘熏’出来的,尤其是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师范教育就尤其重要,一所承担体育师资培养的院校,不是说我们保留体育师范专业、招收师范生,就是有体育教师教育特色了”,宋永忠是学数学的,但这位数学博士对体育的认知超乎了常人,他说,学校体育工作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体育放到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取得共识,师范大学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因此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目前师范院校等大学培养的本科体育生一般是到中学去任教,高校需要的是硕士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小学基本上不会有体育专业高级人才”,宋永忠说,从体育专业学生毕业目前的选择来看,大多还是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但学校鼓励学生到西部和贫困地区去;另外就南师大来说,学校每年都会派出已经留校工作的体育教师到西藏、新疆的中等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目前这项学校自己制定的政策已经五年了,派出的还都不是一般的讲师,甚至还有教授级别的,“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能为此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什么就尽力去做什么”,宋永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