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优势毕业生易就业

    这段时间,浙江省诸暨市体育局副局长陈伟很是焦灼。从去年9月开始,该市抛出公开招聘12名体育教练的“橄榄枝”,年薪确保八九万以上,至少与中小学教师待遇持平。却始终没有心仪的对象,大多数岗位依然虚位以待。又到高校毕业季,可陈伟已转移了“目标”。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不太靠谱。他们不缺理论知识,缺实战能力与经验。”
    经引荐,诸暨方面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挂上了钩,正式搭建起供与需的桥梁。
    该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处处长、体育系主任陈健介绍,每到毕业季,像诸暨这样“上门招聘”的并非个例。虽目前学院体育系5个专业,包括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运动训练,及竞技体育,总计200多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无最终统计,但陈健既有底气又有信心:“就业形势总体与往年相仿,体育专业高职毕业生,找一份工作并不太难!”
    信心与底气来自哪里?陈健认为,一是得益于社会需求的大幅增量,二是得益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陈健调侃,“只要有体育场馆的地方,就有招贤纳才的需求”。目前,浙江的全民健身开展如火如荼,民众对科学健身、科学指导的愿望十分迫切,这也意味着体育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择业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学院突出“开门办学”理念。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体验的内容。利用学院的师资、场馆优势,进行实习培训;利用体育赛事与活动的平台,进行上岗实践。同时,注重对个体“一技之长”的培养,比如有意识地锻造在某个运动项目拔尖的学生,以在择业中巩固自己的优势,如担任羽毛球教练、网球陪练、游泳救生员、健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陈健说:“让体育专业高职毕业生成为香饽饽,最关键就是把他们培养成拿得出手、使得出招的‘高级蓝领’。”
    不过,陈健也忠告体育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境、端正的态度,不能眼高手低。

(黄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