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喀山大运会志愿者们有朋来不亦乐乎
一场大运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人的人生轨迹在喀山有了交集。尤其是那些激情澎湃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热情的服务、真挚的笑容,像海上吹来的一阵清风,吹去迷途者的困惑,吹来心中渴望的那一份清凉。
据悉,本次大运会外籍志愿者共有150名,其中非俄语国家的志愿者仅有43人,中国志愿者有3名。李秋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特意从澳大利亚堪培拉飞到俄罗斯喀山来担任志愿者的。
李秋林选择的是媒体服务,他负责帮助中国运动员做英文翻译,和引领英语国家的运动员、官员和记者到达指定场地。谈到志愿者工作,李秋林表示很享受。他说,喀山大运会组委会规定每个赛场志愿者的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在完成自己每天的志愿工作后,他还可以到各个比赛场地免费观看比赛。
说起担任志愿者的缘由,李秋林坦承:“大运会是大学生的聚会,是大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机会非常难得。我希望结识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
娜塔莉亚·扎米亚金娜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她曾经是一名大学生运动员,并多次入选俄罗斯国家跳水队。
扎米亚金娜曾就读于沃罗涅日大学体育师范系,刚刚毕业。她介绍说,在俄罗斯的各大体育学院的大学生,都很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和训练都很重要,光有健康的身体是不够的,有知识有头脑一样重要。”
不是以运动员身份,而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大运会,扎米亚金娜感觉非常不同。作为一名运动员,会有压力,会全神贯注准备比赛;而当志愿者虽然同样不轻松,但却非常的快乐。“两种感觉很不同、很神奇”。
来自在喀山国立理工大学的安德烈,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加上学校有许多中国留学生朋友,一年半前开始自学中文。他说他最想去北京看万里长城。
安德烈表示,全世界的大学生汇聚于喀山,通过大运会彼此了解、交流并成为朋友,非常棒。
(张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