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谈——老师应该主动为学生鼓掌

    我在教初一年级同学的运球上篮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其他同学练习时,不认真观察,相互借鉴,而是东张西望,甚至说笑打闹;轮到自己练习,不负责的把球一扔,不管对错,嬉笑而过。
    对此,我要求:对于动作正确,并把球投进的同学,其他同学要鼓掌以示鼓励。此法一出,练习秩序、认真程度立刻大有改观,掌声不时响起。可惜好景不长,几轮过后,掌声稀疏,练习又松懈下来。
    面对这种局面,我没有采取简单直接的训斥来强制同学,而是苦苦搜寻良策,在下一个同学把球投进时,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下被调动起来:练习者积极主动,观察者仔细认真,掌声、加油声响成一片。练习的效率明显提高。我随之又扩大了鼓掌范围:动作正确、运球熟练、“跨步”明显、比上次有进步都要给予鼓掌。由此,场上掌声不断,笑意、兴奋、汗水浮现同学的脸上。篮球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别小看这鼓掌,一下子就把我与同学们的关系拉近了。初中生心理是非常敏感的:既容易满足,也容易受伤。几下鼓励的掌声,一个赞许的眼神,甚至一丝淡淡的微笑、不经意间的点头示意,都会在同学的心里激起涟漪,碰出火花;反之,老师过于威严,不苟言笑,往往限制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易形成同学的逆反心理。
    面对每一个同学,老师是带着显微镜去找缺点,还是带着放大镜去发现优点。老师思维方式不同,同学的命运迥异。善待每一位同学,赞赏他们微小的进步,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赞赏他们对老师的质疑和超越。老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他们的见解,使他们在赞赏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使同学对老师不再仰视,增加了交流机会,使老师更加有的放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搞一言堂,给同学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老师,请您主动为学生鼓掌。

(徐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