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不断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北京市体育局、市教委近日制定了《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三年计划(2013-2015年)》,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对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进行专项培训,3年计划培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不少于600人。培训对象主要为在市级及国家级开展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乒乓球、棒垒球、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运动等项目训练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骨干教师。
《计划》指出,培训目标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训练能力为核心,具体包括: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观念和运动训练理念;增强开发青少年儿童专项运动训练方法、手段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儿童专项运动训练的前沿动态;掌握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新方法、新手段;建立并完善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体系。同时,培训将坚持体教结合、资源整合原则;供需结合、按需培训原则;能力提高原则;标准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原则;先进性、实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创新与特色相结合原则。
据悉,北京市将每年选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国家集中专项培训基地共同举办的集中培训。3年计划共选派100人左右参加培训。另外,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市体育局、市教委根据传统校项目优势和实际需要,继续选择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班。每年利用暑假或寒假集中培训3至5个项目,每期(6天)计划培训体育教师170人。3年计划培训体育教师人数510人。
《计划》显示,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法规政策与重点解析;国外青少年儿童运动训练动态;青少年儿童身体训练、专项技术、战术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国内青少年儿童运动训练经验交流与总结;提高青少年儿童体能水平的新方法与手段;青少年儿童运动损伤的防治。采用课堂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具体包括:理论专题讲座、专项实践、观摩训练、案例分析、问题研究、经验交流、导师指导、论文撰写等。对于按要求参加市级培训的体育教师,经考核成绩合格者,由培训基地按要求和统一格式颁发培训结业证书,该培训学时学分(计划为36学时)计入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档案。
(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