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炮兵学院八队学员葛昊京的“三板斧”
换好体能训练服,背起子弹袋,晚点名后,南京炮兵学院八队学员葛昊京马上进入“角色”, 开始绕着宿舍楼跑上三圈,补上一天中的“第四餐”。从新兵入伍以来,这个习惯一直没怎么断过,可他1.73米的身高没怎么长,170斤的体重也没怎么减过。问他为什么每晚坚持练体能,他会谦虚地告诉你:“别人是‘高富帅’,我顶多算个‘土肥圆’,每天训练不为塑造完美体型,只求白天锻炼不瞌睡,晚上锻炼睡得香!”
然而每当提及这个胖乎乎的西北汉子,学员队的战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私下里,大伙经常把他和《隋唐英雄传》中的程咬金作比较,一方面是他有着和程咬金一样的健壮体格,另外参军五年他也练就了自己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一“举”成名
说起葛昊京的第一“板斧”,且把镜头拉回到五年前。刚从高中考入军校的葛昊京因为体型偏胖,被连队推荐参加学院运动会的举炮弹项目。那个时候连炮弹长啥样都没见过,更别谈什么专业训练了,身边的同学纷纷勉励他“重在参与”。可葛昊京天生就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牛劲儿”:既然参加就要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没有经验,自己琢磨。除了每天完成连队规定的训练科目,他还要多加一套组合练习——100个俯卧撑、100个深蹲、100个哑铃。连队条件有限,他把沙包绑在一起模拟炮弹进行训练。两个月一晃而过,运动会当天既有多次参加该项目的老班长,还有特种大队提干的战士学员,葛昊京作为地方入伍的新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声哨响,选手迅速就位,40公斤的炮弹在胸前有规律的上下起伏。当其他选手频率逐渐地放缓,葛昊京依旧冲劲十足。三分钟时间到,葛昊京慢慢放下炮弹,由于全身心投入他甚至不清楚自己举了多少个。当裁判宣布他以115个的成绩打破90个院纪录时,旁边的人都为他鼓掌祝贺,葛昊京的第一板斧因为一“举”而成名。
第二“板斧”——厚积薄发
翻开葛昊京的体能训练成绩单,他的第二“板斧”初露锋芒。为啥?可别瞧葛昊京的体重有些超标,他的单杠能做16个、五公里能跑进19分、400米障碍能到1分59秒,全部达到了优秀的标准。能取得这么优秀的体能成绩,和葛昊京的体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入学开始,他的体重就一直成为队干部的“重点”关注对象。第一次考核三公里,跑到一半他就岔气了,最后全程愣是没跟下来。晚上回到宿舍,新训班长准备跟他谈谈心,带他加加班。谁知道刚点完名,就不见葛昊京的身影。后来,班长在宿舍楼前看到了他背着沙袋跑步的身影,不等别人提醒他就已经提前进入“角色”了。
转入南京炮兵学院,他接触到一个新的训练科目——渡海登岛。之前同样没有任何接触,没有任何经验,教员第一次授完课葛昊京第一个举手试跑全程。教员停止计时,时间停在了3分50秒,对于一个初跑者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成绩。葛昊京却并不满足,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跑出更好的成绩。这个障碍侧下身子可能过得更快,那个平台换个转法有没有提升空间……在以后的训练中,他总在思考如何通过每个障碍,省出一秒算一秒。就在学期末的渡海登岛的考核中,他的成绩又达到了优秀。看着障碍场上葛昊京的奔跑身影,教员赞不绝口:这个胖子不一般!
第三“板斧”——带兵秘方
临近期末的体能考核,傍晚的训练场多了一个胖乎乎的身影,原来是葛昊京带着几名体能“困难户”进行强化训练。脖子上挂着一个哨子、手中拿着一副秒表,组织训练有模有样,讲授方法有声有色,在战友的眼中,葛昊京的第三板斧就是他这个武教头的带兵秘方。
由于体能不错,葛昊京被推举为学员队体能加强组的小教员。带着同学训练,葛昊京的心中多了一份责任,也多了一份虎劲儿。刚开始,一名“困难户”本来想趁着训练间隙偷个懒,没想到葛昊京不知啥时候出现在跑道旁边,硬是带着他跑完了剩余的全部路程。
在一次训练中,学员姚集文的右腿不小心扭伤,大伙都在紧张备战考核,而他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班长的葛昊京主动当起了姚集文陪护教练,除了缓解小姚的心理压力,他针对伤病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从适应性训练到恢复性训练再到强化性训练,葛昊京把自己的课余休息时间全都投入到姚集文的训练中。当姚集文顺利通过考核的那一刻,他立即给葛昊京来了个“熊抱”:“多亏了你这个武教头,要不这次考核我还真没底!”
(林鹏 肖日东 郭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