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唐手拳文化论坛举行
1月12日,由武汉体育学院、苏州唐手武术文化研究会、湖北省天门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唐手拳’文化论坛暨《猛禽唐手》首发式”,在装点喜庆而简洁并充满民族文化节日气氛的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体育馆隆重举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湖北省天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湖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汉市武术协会的领导,全国各地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唐手拳传人和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的学生参加了这次论坛。
本次文化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专家、非遗保护专家,武术专家学者50多人围绕着唐手拳的技术特征、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展开交流,学者们提出了多条科学、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参会专家学者还对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将“唐手拳”引入学校进行传承,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和肯定,倡议各地方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应承担起保护、传承传统武术的义务,担当起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论坛上,彭碧波对“唐手拳”做流源、技理技法等介绍后,唐手拳的部分传人和学生为与会代表做了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唐手拳的技术特点和丰富内容,演练在彭碧波的独门拳种套路——“猛禽唐手”展示中结束。
本次论坛上还举行了《猛禽唐手》首发式,该书是彭碧波在全面继承家传拳学的基础上,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准备和能力完成的唐手拳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专著,也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的一部经典力作。
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百龙教授,著名武术教育家、中国首任武术学科博士生导师、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武术九段、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丕相教授,分别就唐手拳、《猛禽唐手》一书,以及对彭碧波对传统武术的坚守进行了评价和赞扬。两位武术家也对湖北省非遗中心能将唐手拳列入保护名录,给予高度的赞扬和感谢。
总局武管中心推广培训处处长章王楠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对“唐手拳”第15代传人彭碧波多年来在唐手拳的保护、继承、传播过程中,所作出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他简单介绍了彭碧波15年来在全国各类正规武术赛事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希望彭碧波能够在国家文化和武术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为唐手拳的进一步推广作出新的贡献和努力。
据介绍,唐手拳是发源于湖北天门、京山一代的地方拳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遗产,近年来受到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百余名武术爱好者慕名找到彭碧波习练唐手拳。在会上表演了拳法的美国人埃瑞克介绍:“我练习唐手拳已有13年,并由此爱上了中国武术。我现在身体比原来强壮多了,这是一项很好的健身项目。”
(蒋亚明 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