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让名校更优江西某小学结缘体育开新花
新余钢铁公司第一小学在江西可是响当当的名校。不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在去年江西十四届省运会上,该校学生更是一举夺得省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并以39枚金牌数占据新余市体育代表团近一半的金牌份额。十多年前一次不经意的结缘,让新余钢铁公司第一小学体验到了“名校+体育”办学模式的无穷魅力和喜人变化。
变化一 素质更硬
“体育不仅仅有金牌的感召力,金牌背后的文化内涵,它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毅力,挑战极限的勇气是一块很大的教育资源。说极端点,学习成绩不好只是次品,身体不好那就是废品。”新钢一小校长宋增平如此说。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见解,新钢一小选择了体育特色来践行其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体育特色加入后,一批批体育苗子进入新钢一小。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感染着学生,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和斗志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畏难,不退缩,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付出才有回报等人生哲理,更是使学生摒除了“骄娇”二气,懂得了学习不是一次快速短跑,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比赛的道理。看到学生的变化,宋校长深信体育必将为新钢一小的发展提供永不枯竭动力。
变化二 气质更爽
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新钢一小在体育上主打快乐牌。学校副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刘慧介绍,新钢一小与体育结缘之始,就开展了全员体育活动。学校成立的新余钢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已是国家级体育社团。学生人人是会员,个个都锻炼。每周一、三、四下午第三节课后,运动场成了学生锻炼的乐园。尤其是快乐体育将学生喜爱的传统运动项目引入课堂。如低年级的掷沙包、滚铁环等;中年级的跳竹竿舞、跳皮筋等;高年级的踩高跷、斗鸡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足球,短式网球,校际、校内比赛和每年组织一次的“家家乐”乒乓球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为了保障了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体育锻炼,新钢一小还完善了三个层次的体育网络。第一层是体育课。对一至三年级,学校每周设置三节体育课。对四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通过体育课传授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第二层是兴趣小组。学校按照学生对各类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组成了足球、篮球、网球等多个体育兴趣小组,并利用课业时间进行活动。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会依据不同项目举行班级间竞赛。特别是健美操、拉丁舞,学生参加非常踊跃,每次比赛都有十几个队报名。第三层是体操跳水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选拔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普及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品牌项目。
变化三 学质更佳
为了让体育训练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让体育后备人才能够可持续发展,新钢一小摸索出了集中训练、分散学习的方式。在训练上,新钢一小为打造体操品牌项目,每年都会选拔60多个体育尖子进行基础专业训练,有100多人长年训练。学校向省市争取了许多配套政策支持。省体育局将学校定为体操跳水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并给予经费器材的支持。对于选拔来的学生,学校在训练上注重培养兴趣和科学训练。并且严格控制淘汰率,要求每个教练带12个学生,只能淘汰2个。平时每天训练两次,寒暑假适当集训。
在学习上,学校将体育尖子生分散到各个班级,与其他学生混搭学习,让他们跟上学校的整体学习计划,达到训练学习两不误。在这样的模式下,学校获得省运会四块金牌的陈子俊,文化成绩就拿了年级第一。现在在新余市的各类运动会上,不仅金牌基本被新钢一小包揽,每年的教学质量考核也全部达优。
(王伟 谢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