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古罗马赛车 随风而逝的运动
意大利是赛车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你知道吗?庄严、肃穆的梵蒂冈,过去曾是罗马皇帝专用赛车场?没错,两千年前,“小军靴”、卡里古拉皇帝曾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专用赛车场。
看过海斯顿演的《宾虚传》吗?说的就是当时的赛车比赛—驷马竞速赛。参赛车辆都是四匹马拖着装饰华丽的战车,骑手头顶的是“皮盔”、都系有“安全带”—用皮带把自己绑在马车上。遇有突发情况,他们可以用随身配有的匕首割断皮带逃生。比赛有职业、业余之分。业余选手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富二代。职业组则分红、蓝、绿、白四个车队,卡里古拉是当时法拉利“绿”队的铁杆车迷。
因为酷爱赛车,卡里古拉在城外、现在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附近修建了专用赛车场供自己飙车,为此还特意打造大型船只,从埃及把方尖碑原封不动地运到了罗马。
人一有钱就装修。装修,除了盖浴场、建赛车场(Circus)和竞技场(Stadium)是罗马皇帝最爱做的两件事。在历代皇帝修建的赛车场里,卡里古拉赛车场不算最大,最大的是位于罗马城帕拉廷山与阿旺廷山之间的马克西穆斯赛车场(Circus Maximus),它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罗马帝国最鼎盛时扩建,赛场直道长约600米,宽约200米,最多能容纳20万名观众,比斗兽场的观众容量大四倍。
罗马帝国开创者屋大维当政时,曾将纪念拉美西斯二世的埃及方尖碑树立在赛场“山脊”的中央,“山脊”将赛场一分为二。按当时比赛规则,绕七圈为一个赛程。观众的阶梯席位上下平行分成三层,在帕拉廷山一侧的看台被一个庞大的皇家看台分成左右两部分。当那时的F1赛事来临时,组织者会在观众看台后再搭建临时看台,结果造成多次临时看台倒塌,数千观众死亡的事件发生。
职业骑手是那时出人头地的好职业,他们大多从12岁开始从奴隶中挑选出来受训,先是驾驭两匹马的战车,然后是三匹,最后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四匹马战车。获胜的奴隶从此成为自由人,并在当时被视为英雄而受到追捧。
在罗马的一处墓志铭记载了一位来自西班牙,效忠“红”队的传奇车手,Gaius Appuleius Diocles——他在24年的赛车生涯里一共为车队赢得了35863120塞斯特斯的奖金。罗马诗人马提亚尔则记述了一位在公元1世纪末备受欢迎的车手 Scorpus——他赢得了2048场比赛,但最终死于一次惨烈的撞车,年仅26岁。
而今赛车场早已荡然无存,但见证当年喧嚣繁华的方尖碑依旧耸立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