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协会新春嘉兴问道吹响改革号角
新春伊始,年味尚未散去,中国围棋协会就已经加速启动了实体化探索的脚步。
上周第一届“南湖红船杯”中国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举行,这是中国围棋协会新创立的一项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业余围棋赛事。比赛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党委书记杨俊安、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王谊专程前往嘉兴调研,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向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基层代表征集意见,以加速推进协会实体化改革的进程。
这次参加座谈会的代表既有省市棋院或围棋协会的负责人,也有参与围棋事业普及推广的企业和社会机构负责人,江苏棋院院长杨伊明、浙江省体育局非奥中心主任毛昭平以及承办本次比赛的白雪棋院董事长白洪闽等领导嘉宾都应邀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大家从工作实际出发,对中国围棋协会的实体化改革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非常具体的案例分析,而且经过深入讨论,集体表达了期待中国围棋协会通过实体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公信力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声。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围棋协会的实体化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动,也有自下而上的现实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体的体育需求日趋多元,需求的层次也不断提高。具体到围棋领域,广大围棋爱好者的日趋活跃对中国围棋协会以及各地方协会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围棋市场冲破规则和监管的约束野蛮生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中国围棋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已经如箭在弦。通过实体化改革,强化中国围棋协会的社会服务能力,这是中国围棋事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然在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围棋协会是否会与各地发生利益冲突的问题,这一度是不少基层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此杨俊安非常明确地指出,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当然是要从过去的体制中走出来,走到市场中去,这自然就会涉及到利益问题,而且一旦“断奶”之后,协会也面临着生存问题。“但是作为国家级的社团组织,包括下一步省市级的协会改革之后,都不可能把盈利作为第一追求。”在这次座谈会上,各界代表形成的共识是,中国围棋协会在实体化改革之后,需要充分发挥其公信力,推动和维护围棋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公信力究竟来自于什么,并不是盈利越多越好。公信力来自于公益性,公益性越强,公信力才越高。”
目前我国的围棋培训市场非常活跃,“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体育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是必然的”。杨俊安说,好的一面是市场发展迅速,不好的一面则是乱象丛生,甚至让行业处于毁灭的边缘。当前国内的围棋培训机构仍然以小作坊式的培训为主,真正有较高规模性和规范性的机构实属凤毛麟角。“首先从规模上就限制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训的随意性太大,没有统一的正规教材,没有时效性的严格要求和标准,师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同时对培训的学员没有严格的管理注册,以至于各地同一级别的学生实际上水平高低不一,差别很大。”杨俊安说,这种局面不仅严重伤害了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严重伤害了广大青少年围棋爱好者及其家长对围棋项目的热情和信心。
“我们下定决心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学棋的青少年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平台,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同时一定要有产业化的意识,这个产业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盈利,而是让参与其中的社会力量盈利,我们要敞开胸怀,欢迎社会资本的进入,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整合资源。”杨俊安说,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中国围棋协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论协会的工作人员多么努力地工作,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围棋爱好者的需求。“中国围棋协会需要科学有效地制定规则,推出明确的能够接地气的行业标准,让企业和社会机构严格按照标准健康有序地推动围棋事业的发展,市场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要引入社会资本的力量,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推动我们的事业。”
“科学地制定规则和标准,充分发挥协会的公信力,这是中国围棋协会应该做的,如果总是观望,不下水,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杨俊安说,正如参加座谈会的各地代表所期望的那样,中国围棋协会与大家必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国围棋协会的实体化改革是为了将围棋事业做强做大,互利共赢,借助于实体化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场,最终还是为了惠及民生,“因为广大群众、广大围棋爱好者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稳固了,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