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共筑体育强国梦——秦皇岛基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基地自1973年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服务保障国家队的宗旨,全体干部职工兢兢业业奋战在最基层,用辛勤的汗水,为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奉献光和热。
多年来,秦皇岛基地始终秉承“以体为本”的工作思路,为各级别、各项目驻训国家队提供优质的训练竞赛、运动康复、文化教育、餐饮住宿等后勤保障服务。始终把驻训国家队满意度作为服务标准,与运动队以情相待,以诚相待,逐渐摸索出了带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保障模式,赢得了广大驻训运动队的认可。
在伦敦奥运周期,先后有拳击、竞走、自行车等8个项目25支国家队,共57次、1450人(天)运动员驻训,驻训队员在伦敦共夺得2金3银5铜。在索契冬奥周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冰壶、花样滑冰等6个项目8支国家队、191名运动员驻训,驻训队员在索契冬奥会取得1银1铜。在里约奥运周期,先后有竞走、摔跤、足球等8个项目27支国家队,65次、1769人(天)运动员驻训,驻训队员在里约取得5金2银7铜的好成绩。
在平昌冬奥周期,共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冰壶、单板滑雪U型场等8个项目20支国家队、480名运动员在基地驻训。特别是在2016年基地与冬运中心签署了《备战2022年冬奥会国家队训练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等5支国家队将秦皇岛基地确定为重点备战基地。仅今年就有11支冬奥国家队、265名运动员在基地夏训,全力备战平昌冬奥会。
近年来,国内许多优秀运动队都将备战奥运冲刺阶段集训放在秦皇岛基地,有些还将基地作为长期驻训或关键阶段集训地。这些都与基地员工不忘初心,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服务保障国家队的宗旨密不可分。
今年,秦皇岛基地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建中国竞走学校,选拔全国竞走项目优秀后备人才集中在此训练、学习、生活,为持续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强项更强”做了探索,秦皇岛基地也从以往单纯的幕后服务保障转变为直接服务于奥运主赛场。
种种成就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项目中心及协会的指导帮助与关心认可。近年来,总局对基地基建和维修改造投入逐年增加,各类软、硬件设施优化升级,服务保障能力和标准大幅提升。如果说优良的硬件设施是基础,而建立专业严谨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则是提升水准的另一要素。
——推行“首问负责制”。驻训人员有疑问或有需求时,被询问的第一个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对于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由自己负责,都要给出满意的答复,有问必答、有疑必释、礼貌热情、高效有序。
——编制《服务保障流程图》。全面总结40多年的工作经验,认真梳理各岗位内容,编制服务保障流程图24项,涵盖了客房、膳食、场地、反兴奋剂、竞赛、集训、安保、康复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服务保障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科技助力国家队保障。近几年全面整合各类软硬件资源,积极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努力提升在运动康复、体能训练、运动机能检测评定、青少年信息采集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全力打造科学训练、科技保障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
——倾心打造国家队的“家”。在“艰苦奋斗、团结进取、务实敬业、真情奉献”16个字的“秦皇岛基地人精神”中,“真情奉献”已融入工作的点点滴滴。基地是国家队的“家”,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就是我们的“家人”。对于驻训的国家队,基地员工主动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全方位服务,让队伍充分体验“家”的氛围。除此之外,基地人还深入挖掘潜在的需求,服务是永无止境的,而融入家人感情的真情化服务更令人感动。一位参加足球夏令营的教练,曾因球鞋损坏急需修补,十分着急,遇到了清洁员,询问何处可以修鞋,这位清洁员大姐热情地告诉教练在她回家的路上就有修鞋铺,并代为修补。鞋修好后大姐及时送到了球场,并拒收报酬。“家人”的关怀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真心帮助与情感包容。
作为综合性训练基地,秦皇岛基地在为国家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组织承办各类赛事、集训、培训等活动。截至今年十月份,基地共举办了第十三届全运会排球、足球预选赛及骑跑、游跑两项决赛,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赛,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总营,全国棒球锦标赛等单项超过200人的赛事20项,累计接待21万人次,平均每天就有近700人在基地训练生活。
40多年一路走来,秦皇岛基地始终将全力服务保障好国家队作为首要任务,如今站在十九大新的历史起点,基地人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力践行十九大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