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少年体育协会向“大体育观”转型升级

    日前,一条消息引发上海青少年体育关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协会”将更名为“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这意味着上海向青少年“大体育观”转变,未来将拓展和延伸服务青少年体育市场需求,为更多有志于青少年体育事业的社会力量提供了广阔平台。

    青少年体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新形势下,申城投身于青少年体育的组织机构趋于多元化,除各级各类业余体校、体育传统校外,还有各类体育俱乐部、企业、公司等社会机构加入。截止到1月中旬,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的团体会员发展到148家,市区单项运动协会4家,体育学校有37家,体育公司和俱乐部有107家,领域不断扩大,为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氛围创造了条件。据统计,4年来协会参与组织国家、市级青少年赛事活动近50项。2017年,携手相关单项协会,举办了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网球等10余例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既有趣味赛、公开赛,也有大奖赛、精英赛等。借助市级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平台优势,免费向近1000组家庭开设棒球、橄榄球、高尔夫、网球、击剑、亲子瑜伽、滑雪体验、机器人体验等多项活动。培训从业管理人员超过300人次,内容更贴合需求、形式更为新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一届理事会汇聚了各界人才,社会力量代表上海景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鹏担任会长;中国足协执委孙雯、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盛茂武、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李国雄等9人任副会长;涵盖了训练单位、企业、媒体……社会力量唱起了主角。

    协会的几次更名体现了改革发展轨迹:从2005年上海市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协会到上海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协会,再到如今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这并不是简单减少两个字,而是顺应了当下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上海青少年体育“放管服”的重要举措。逐步把青少年体育领域可交由社会办的推向社会办,为社会力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为青少年体育创新、转型发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服务。

    同时表决通过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章程》及《管理办法》,为做强协会、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