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京腔的韩国小伙:用心参加志愿服务
“您好,出口在那边儿。”普光凤凰滑雪场,在赛后寻找场地出口时,记者听到一名志愿者说着熟悉的“京腔”。一口带儿话音的普通话,让记者感觉似乎不是身处韩国。“我是韩国人,在北京读书。”细问之下得知,这位志愿者竟然是土生土长的韩国小伙李宰容,来自首尔,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学生。
李宰容是普光凤凰滑雪场的36名负责媒体服务的志愿者之一,主要负责管理混合采访区,也就是快速联系运动员和记者,方便媒体有秩序又灵活地在赛后顺利采访到运动员。
初次见到李宰容是在刘佳宇获得银牌的那天,虽是韩国人,但他热爱中国,对中国选手欣赏有加。赛后,他还与刘佳宇合影,刘佳宇也在他的衣服上签了名。“我们通常赛前三小时到达场馆,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再走,这项工作能和许多运动员接触,我感觉很幸运。”李宰容说。
21岁的李宰容与奥运会和中国的缘分要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各项发展成果,也让李宰容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中文,学习中国文化。进入高中后,他愈发喜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开始系统地学习中文,之后又决定到中国读大学。2016年,他考入北大历史系,攻读世界史专业,从那时起,他的汉语慢慢地开始“变味”,“因为身边北京的朋友很多,在一起交流多了,我也就变成了北京腔。”李宰容说。
之所以选择媒体服务志愿工作也源于他的兴趣。想在平昌冬奥会扩大视野和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他选择了媒体服务这样一个连接赛场内外的服务岗位。“赛场内外的信息靠新闻媒体传达,冬奥会的形象皆通过媒体传递给世界大众。”同时,他还是一名“校园记者”,李宰容在大学加入了国际合作部记者团,他希望通过这次经历深入了解媒体报道和新闻领域。
对于奥林匹克的内涵,志愿者们也有独特视角,“奥林匹克是以体育为平台建立起的跨文化交流平台。”李宰容说,“奥林匹克使各国文化交流融合,促进各个文明间的对话。”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在被问到是否会申请北京冬奥的志愿活动时,他的回答是:“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