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静瑜:一步一脚印 只为做好“一件事”
谭静瑜常说,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做好教练员这件事”对她来说,就是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跳水运动员。
作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跳水国家级教练,谭静瑜一直致力于跳水项目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先后向广东省队、解放军队等专业运动队培养输送了张雁全、陈艾森、黄敬辉等十多名优秀运动员,除此之外,谭静瑜还担任了广东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和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选材是教练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周期最终的成败决定于初期对苗子的选拔。2004年2月,在汕头的比赛中,潮州市体操队的教练引荐了1名体操运动员,就是后来在世界跳水项目上大放异彩的张雁全。好苗子可遇不可求。谭静瑜与当时的广东省跳水队总教练吴国村立即前往潮州体操队观察,见面后,发现站在眼前的张雁全身体力量好、性格活泼好动,因已经10岁了,对跳水项目来说,年龄有点偏大,而且是个“旱鸭子”,但这孩子绝对是跳水的好苗子,所以坚定地将他召至跳水队。刚进队伍,需从最基础的游泳开始学起。张雁全刚开始肩膀很硬,需要常帮他压关节、做放松训练和大量摆手模仿、头入水的拉保护带训练,帮助他寻找头入水的感觉。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张雁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训练进步很快,在短短8年时间,就取得奥运会跳水男子十米双人跳台冠军。
另一位的奥运会跳水双冠王陈艾森是谭静瑜下区选材时,在广州育才小学众多一年级学生中挑选出来,从学游泳开始直到输送到广东省跳水队,经过无数次手把手教导,反复磨炼技术和思想,为他以后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练员与运动员相处的时间,往往比与自己子女的相处时间还长,除了带训外,跳水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入队的运动员年龄都偏小,谭静瑜额外增添了“父母”的角色。运动员在繁重的训练任务外,文化课学习不能丢,针对运动员年龄小,学习自觉性不高,为不影响文化课学习,训练结束,谭静瑜抽时间辅导并监督运动员“一笔一画”完成文化课学习。对队伍内个别离家比较远的运动员,作为“父母”的谭静瑜需更观察入微地注意小队员的变化。
张雁全刚到跳水队,生活上很不适应,语言不通又想家,常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哭泣,谭静瑜就时常开导他,关心他的吃住行,让他尽快融入集体生活;逢年过节,为了让他们感觉不孤单,谭静瑜经常带他们出去走走,去市内参观学习,或者到自己家里做客,让队员们感受到教练员不仅仅是在训练场上指导关心他们,生活中对他们也是无微不至的。
“做好教练员这件事”,能完全做好很难,谭静瑜说,她要一步一脚印,用一生努力做好,为国家培养优秀跳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