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市业余体校开创多赢民生之举
周末是都江堰中学王樾同学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不仅是在完成一周紧张学习后可以放松的时段,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到市体育中心击剑馆进行击剑训练。“我平时贪玩,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通过练习击剑,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做事也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效率比以前明显提高。”
王樾的收获得益于都江堰市体育局2017年实施的以县级业余体校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周末及节假日常态化体育义务教育的举措。据了解,免费培训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全市已有上千名青少年受益。
调查显示,现在青少年对体育的需求呈现时尚化、多元化特点,已不局限于学校设置的田径、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与此同时,受到场馆和师资限制,许多学校又不具备开展多样化体育课程的条件。另外,业余体校因为规模小、人手少,除选拔训练青少年苗子外,面对广大青少年对体育的需求,又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解决青少年体育中供需不足的矛盾?经过调研,从2017年初开始,都江堰市体育局决定以青少年业余体校为载体,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周末及节假日常态化体育义务教育,丰富青少年体育产品供给,满足青少年体育多元化需求,补齐学校体育短板,并积极进行有益探索。
开展体育培训,首先离不开教练员和场地资源。由于业余体校人员和场地有限,在对全市体育教练人才摸底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了教练人才库,并根据开设的体育培训项目,聘请了30多名有一定水平和责任心的教练,并对全市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了普查并制作了点位图,针对培训项目的需要,除体育中心外,还争取社会场馆和学校的支持,使各个项目的训练能够落地落实。
为了保障训练经费和器材,都江堰市体育局整合学校体育专项资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资金、体彩公益金、场馆对外开放专项资金的同时,还接纳社会各界的资金、物资、场地的支持,以确保青少年免费参加培训。
据了解,都江堰业余体校的免费培训,每期原则上20个课时30小时。为保证培训质量,体校对教练员的水平、工作责任心、教案都进行检查和考核,同时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身心健康,家长意见的反馈也纳入对教练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采访中,都江堰市体育局局长杨震告诉记者,开展免费培训以激发青少年兴趣为前提,部分学生在期满结业后仍有继续接受培训的意愿,我们在此基础上又开设了低收费提高班。为充分体现一个地区青少年体育的水平,结合参加各种级别运动会的需要,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遴选部分相对优秀的学员,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组建专门代表队,在周末和寒暑假集中培训。“自此,以普及班为塔基,以提高班为塔身,以代表队为塔尖的金字塔青少年培训体系得以形成,我们的目标是将业余体校逐步演变进化为一所承担体育义务教育的学校。”
通过一系列举措,免费培训的民生之举,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杨震介绍,通过业余体校对青少年培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测算,以网球为例,我们一般以20个人为一个班,同时配置两个教练,按照目前业余体校的教练津贴为每节课每个教练100元,但按照市场标准测算,网球培训每人最低收费每小时100元,如此看来,我们用200元的投入换得了3000元的民生派送,也就是说,体校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达到1比15,这无疑也是一个多赢的民生之举。(转自7月5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