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两个淡季成功变为两个旺季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10余年后,“水立方”又一次闪亮登场演变为“冰立方”。目前,“冰立方”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今年底将进行测试。“水立方”如何变成“冰立方”,改造中有哪些亮点和难点,冬奥会后如何利用?记者在专访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时得到了答案。
  记者:“水立方”改造后将有哪些亮点?
  杨奇勇:“水立方”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的主场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改造成冰壶赛场,进行冰水转换,冰水双轮驱动。在现有的比赛大厅,通过搭建可拆卸的装置和可拆卸的制冰系统,和升级后的空调、除湿系统来完成新的冰壶场地建设。
  记者:由“水立方”转换为“冰立方”,施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奇勇:冰面的稳定性和冰面质量的控制是工程最大的难点。我们在施工中,很多细节都需要边工作边研究,很难找到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指标体系来参考。冰面的质量和冰下面的支撑结构、冰的温度、空气的湿度、水质等都密切相关,整个系统非常复杂。“水立方”在冬奥会历史上将首次使用冰水转换的方式来形成冰壶场地,所以我们在改造中非常谨慎,开工前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记者:“水立方”在赛后利用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杨奇勇:冬奥会后国家游泳中心将同时具备水上和冰上两类功能,并可随时转换状态。目前,计划春夏秋以水上功能为主兼顾冰上项目,冬季以冰上项目为主,兼营水上项目。我们希望北京冬奥会后能在“水立方”举办比较多的冰壶、花样滑冰、冰球等冬季运动赛事,也可以在这里举办一些带冰上项目的商业活动,将两个淡季成功地转变成两个旺季。(转自1月2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