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体彩人守护“弃管小区”的安全线
从防疫卡点换岗返家,路上鲜见车辆,张国庆却不敢快开,夜里公主岭又下雪了。1月28日一早,体彩专管员张国庆送完一同值夜班的同事再返家,天刚蒙蒙亮。1月18日以来,吉林省公主岭市铁北街道教育1号楼附近的值勤卡口便是他的上班地点。“值后半夜的岗挺好的,早上回来刚好给孩子准备早饭,前几天值中晚班12点换岗,怕吵着孩子,我就直接到体校宿舍对付眯半宿。”
劝返外出的居民、为居民分送生活物资……在社区防疫卡口值勤的志愿者工作内容都是类似的,但是张国庆和其他6位同事负责的片区却和常规的社区不太一样——那里是几个物业弃管小区和一片散居的平房。
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门”的第一步是为社区装上隔离挡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切断传播途径是最重要的手段,社区封闭管理、限制人员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升散居弃管小区的人员流动管控质量,最大限度发挥网格作用,公主岭市文广旅局及体育局为铁北街道3个弃管小区购置了挡板,张国庆和同事们第一天工作就是安装这些挡板。
“装上挡板之后我们的工作开始有头绪了,我们属于封闭管控组,就是在固定卡点24小时轮班值勤,不让居家隔离的居民外出,为持通行证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登记测温、再配合其他志愿者做一些物资配送的活儿。”张国庆说这些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年轻力壮冷点累点不算啥,就是这边找个厕所不容易,要走很远,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大家都不太敢多喝热水。”
“四九”冰上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低温让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守门员”吃了不少苦头,手冻得不听使唤、脚冻得猫咬一样,保暖贴仿佛失灵,只有厚重的棉大衣能给大家一点安全感,而最有效的取暖方式就是跺脚。
公主岭市文广旅局及体育局组织的应急支援队由68位志愿者组成,最辛苦的就是社区支援组。志愿者每天挨家挨户把生活垃圾拿出来,随后把垃圾运出楼门,一上午走两个单元,一个单元每层有3户或4户,17层下来就是100多户,上午收完垃圾,下午轮岗的志愿者要为居民搬菜送菜,怕菜品冻坏,小区楼栋间的小路大家都是跑着送。“他们才是最辛苦最可爱的人,与支援社区防控的同事相比,我们挨这点冻真的不算什么。”公主岭体彩中心主任闫瑞雪如是说。
虽然运送物资的任务不属于封闭管控组,但张国庆、闫瑞雪他们也早开始做起跑腿送菜的活儿,“天冷路滑,老人搬不动,我们就帮着运到单元门口。”闫瑞雪对记者说,“当隔离的居民遇到一些急事儿,比如家里长期吃药的病人断药了、老人或者孩子身体不舒服了,居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我们这些‘看大门’的了。”闫瑞雪记得有天值中夜班,晚上10点左右一位阿姨一边哭一边说要出去。那位阿姨的丈夫喝多了酒,两口子吵起来,她不敢回家。“在特殊时期,我们不能擅自做主让她从卡点出去。后来得知阿姨的弟弟家在5公里外的社区,我们就联系到那个社区的防疫卡点负责人,在请示片区防疫负责人后,我们把阿姨送到她弟弟家居家隔离,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也尽我们所能保护阿姨的人身安全。我们的任务是负责片区封闭管控,但是值勤中不能完全一刀切。保护居民的健康安全也同样是我们的责任。”在闫瑞雪看来,“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志愿服务,都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暖人心,坚守在抗疫岗位的体彩人努力为“弃管小区”的居民筑起一道安全线。(转自1月29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