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冬残奥测试活动延庆赛区媒体服务交出满意答卷

  2月中下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雪上项目和滑行项目测试活动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陆续展开。2月16日至26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测试活动在延庆小海陀上演,期间对场地条件、场馆运行、竞赛组织和赛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试。场上运动员激战正酣,场下工作人员奔走繁忙,为保证万无一失,众多岗位的工作人员都为了这场测试活动而奋战,为进一步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季奥运会,离不开专业的媒体服务,离不开赛事背后强大的职业化媒体服务保障团队。这支媒体保障团队,就如同冬奥注册记者的服务生,他们负责赛事从转播到摄影运行,再到新闻运行的流畅运转,是向世界呈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的幕后支撑。

  借助本次测试活动的契机,媒体服务保障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至关重要的全方位的演练,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媒体服务保障工作积累经验,锻炼队伍。

选取最佳点位 满足视觉享受

  在本次测试活动中,媒体服务保障团队分为摄影运行、新闻运行以及转播服务三大部分来进行测试演练。

  负责本次摄影点位确定的延庆场馆群摄影运行经理刘蒲宇早在数月前就开始为本次测试活动摄影点位测试忙碌了。“我们得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各点位选定拍摄点,除了出发区、结束区以外,我们还要在赛道中央设立拍摄点,为新闻记者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确定相关安全器材安装位置。”刘蒲宇说。

  依据奥运会新闻报道惯例,摄影记者在赛场上拍摄到的图片需要即拍即传,因此需要在重点摄影点位旁加装网络线路,连接记者的拍摄设备,以备记者随时可以将照片实时发送。“本次测试活动,我们除了要确定摄影点位之外,还涉及摄影平台搭设、冬奥景观选取、网络线路布设等多方面考量。”刘蒲宇说。

新闻运行 谋划布局

  冬奥会赛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字记者将进入冬奥会延庆赛区,许多细节问题都需要北京冬奥组委延庆赛区场馆媒体运行团队的工作人员提前谋划布局。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新闻运行经理刘洋说:“混合采访区是冬奥会媒体获取第一手资讯的最重要区域。在这个区域,运动员与媒体直接接触,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下,如何划定这一区域运动员与记者的距离,同时满足媒体的转播和采访需求,是这次测试活动媒体运行面临的挑战。测试活动期间,媒体运行团队对混采区进行了反复测量,重新规划分区设置,并对远程采访做出设计安排。”

为精彩的电视转播筑牢基础

  作为记者服务生的媒体运行团队,要为赛时记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就要在赛前不厌其烦地从每一个服务细节入手,站在记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找服务短板。本次测试活动期间,媒体运行团队对新闻文字记者的工作流线进行了反复勘查。刘洋说:“我们对记者主要工作区域的流线多次确认,在与其他业务领域的交叉点贴上明确标识,确保赛时记者在复杂的采访工作空间内得到明确路径指示。”

  在媒体服务保障过程中,电视转播也是重中之重,奥运会70%的收入就来自于电视转播权。本次测试活动,奥运会电视转播团队OBS团队派导演和技术工程师进入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进行转播摄像点位考察和转播线缆路由考察,同时与OBS团队展开合作的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派出专业摄像师来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为赛事信号安全、高效转播打下基础。

  张博是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协调处项目工程师,也是延庆场馆群转播经理,专门给OBS团队提供帮助和服务。

  “OBS在本次测试活动期间,委派制作导演和技术工程师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利用最后一个雪季,通过对旗门设置、覆雪情况以及A网、B网位置的现场观摩,考察完善冬奥会转播制作计划,同时考察电视转播线缆路由、索道摄像机塔架锚点等技术工程事宜。高山滑雪是电视转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项目之一,比如很多摄像平台都在悬崖峭壁上因势而建,且必须在造雪前完成,这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我们会全力配合OBS,为他们协调资源、搭建渠道,利用本次测试活动的契机,进行摸底,锻炼队伍,为冬奥会转播运行做好坚实的保障。”张博说。(转自2月26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