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篮史秀峰坦言要早日像苗立杰那样
来自上海女篮的锋卫摇摆人史秀峰,谈起自己几次进出国家队的经历时,大大出乎记者的预料,她的口气非常平和,并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每个教练都有他们的特点和风格,我都能和他们学到很多东西。”这种平和反映出的是她心智的成熟。
“当运动员这么多年来,什么事最令你伤心?”记者问,“最伤心的莫过于每次来北京,都是第一个被淘汰。”众所周知,进入国家队是每个运动员的目标,对史秀峰也不例外。但往往命运多舛,每次她不是因为伤病,就是因为同位置人员过剩,而恋恋不舍地告别国家队。史秀峰说,自己的心理素质较好,并且透露她有一套特别的“心理修复手段”。 “有事了就跟爸妈,或特要好的姐妹说一说,说完也就好多了。”脸上冒着汗,头发湿乎乎的她,一面拢着头发一面说道。
但男孩子性格十分明显的史秀峰,也有女孩子脆弱的一面。每次要离开国家队的时候,她的内心都极不平静,在人前十分坚强的她,回到宿舍却怎么也控制不住那说不清是哭伤病,还是哭篮球的眼泪。“泪水一下就流下来了,一个人在那里哭,很伤心。特别是去年,我当时练得很不错,状态也很好,但腰却突然出了问题,一下休了两个月。”这次受伤让史秀峰与国家队画上了句号,特别是她期待的伦敦奥运会。
史秀峰2013年的国家队历程也颇为曲折,并非第一次就进入国家队名单,而是先进了国奥队。国奥队与国家队在同一个场地训练,中间有一个大帘子挡住双方,训练时互不干扰。从第一天起,性格大气的史秀峰就有一个愿望,“练好每一堂课,跟不同的教练能学不同风格的东西。”她要求自己每堂课都必须百分之百努力。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国家队与国奥队的教学赛中,史秀峰的技术特点和个人能力进入了国家队主帅马赫的眼帘,终于她在国家队的第一次调整中被选了进来。对此她低调地解释,“国家队缺后卫,让我从2号改到1号,位置的转换对我很有难度,但我愿意尝试。”她承认,“自身有很多不足,技术整体上有欠缺,而且以前一直是打2号位,现在的技术和经验还不足以胜任国家队1号位的位置。但我会尽全力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示出来,不让自己后悔。”
史秀峰告诉记者,她很期待里约奥运会,“当运动员这么多年,没有参加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赛,所以很希望能打,特别是奥运会这样的比赛,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实际上,在2009年的时候,史秀峰代表国家队打过东亚运动会,并在半决赛有出色的表现。“前面的比赛我打得不好,郑导(郑薇)和队友都来鼓励我,让我把自己的东西打出来,不要紧张。后来在半决赛阶段,我终于发挥出了自己。”那也是她当运动员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比赛。
为了不再被淘汰,再也不当“第一个”,史秀峰来到国家队后练得很投入,认真对待每节训练课。马赫的训练强度很大,有时史秀峰也会练得极累而出现瞬间的放松,“教练的激情和队友的鼓励会让我瞬间重新抖擞起来,我会警告自己,拿出百分之百的劲头,不要拖队伍的后腿。”
史秀峰介绍,她打篮球起步虽早,但进专业队却很晚。“小时候和父亲学篮球,教我一些个人技术,但主要还是娱乐为主,没想去打专业。”史秀峰16岁时才到上海打专业篮球。“当时很多东西都不懂,后来教练让我打2号位。”谈起投篮,她告诉记者,“我的手感不是天生的,投篮姿势也不标准。”她笑称,“竟然给自己挑了一个很有难度的动作。”史秀峰的投篮动作不像一般的女孩子,从体前或肩上出手,而是双手从后往前抛,较为男子化,“因为一开始是我爸教我的,所以我就这样学,小时候没劲,所以投三分时就借着劲,结果形成了这样抛球的动作。”
史秀峰告诉记者,为了尽早地适应1号位,她每天都在给自己加练,“多练运球,练各种位置的技巧,这样会让我早日像苗立杰那样,满足1号位的要求。”
(孙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