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热身赛六胜六负球技与心智共同成长
从今年4月新一届中国女篮集中以来,全队先后经过了12场热身赛,总战绩为6胜6负。其中国内热身3胜古巴,欧洲拉练1胜5负,对抗澳大利亚队的3场比赛2胜1负。
3个阶段的热身,从节奏上看拿捏恰到好处,与这支队伍的成长相吻合。战胜古巴是对集训一个月后的中国女篮自信心和训练成果的一次检验,对考察队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在女篮姑娘们感觉3比0“自己还行”的当口,欧洲拉练1胜5负的事实,特别是输给日本队,让这支中国女篮当头遭到一盆凉水。如果说输给准备打欧洲锦标赛的队伍,年轻的中国队还不足以与对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抗,那么大比分输给已完成新老交替的宿敌日本队,让姑娘们对自身实力有了重新审视,使她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水平,尤其是要保住亚洲一姐的位置和追赶一流球队的路程。
不过,回京一周后与澳大利亚队的对抗,对中国女篮在作风、技战术和自信心的树立上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对抗澳大利亚2胜1负,很难得。首先,澳大利亚一直是世界强队,虽然来访的这支球队不是她们的顶级水平,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球员,但她们3名经历过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老队员却是队中的台柱子,队伍也完全继承了澳大利亚的一贯战术作风,对抗凶悍强硬,防守侵略性极强。与这样的队周旋,让中国队感受到了什么叫现代篮球。
首战中国女篮胜澳大利亚5分,客观地说,这一役还是有“水分”的,因为中国女篮是在以逸待劳、主场作战的情况下击败澳大利亚队的。第二场取胜4分则让姑娘们感受到了比赛的紧张与压力。首战中国队基本上压着对方打,虽然领先不多,但处于5分左右的领先优势。第二战则风向大变,澳大利亚队扮演起了首战中国队的角色,一直在比分上占优,从始至终压制着中国队,这让姑娘们的心理经受了考验,锻炼价值巨大。
更让这一役有意义的是,中国女篮居然在第四节的最后阶段反超了比分,而此时离终场不到3分钟,澳大利亚队此时也如虎发威不甘示弱,顽强地在内外线向中国队“示威”,比分紧咬。这种关键时刻的压力和对抗,对中国队员的心理和技战术发挥与执行是严峻的考验。最终队员们在最后的乱战中,靠陈楠的技术与经验,靠纪妍妍关键时刻篮下的勇猛造成的“2+1”,中国队以4分取胜。赛后姑娘们忘情地相互狂欢,冲进场高高地跃起庆祝胜利,上演了一幕只有在大赛中才能看到的庆祝场面,全场的紧张和强对抗此时得到了释放,从中折射出此战的艰难。
第三战中国队以10分之差输给对手,此役澳大利亚队经过前两战的对抗后,对中国队有了全面的了解,把自身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制约了中国队,对内线进行了严密的防守,不仅把陈楠这一点包夹限制死,其他位置也让中国队进攻受阻,难以发挥,至使中国队内线进攻成功率仅有30%,篮板球也少于对手17个。此役的失利,让已取胜两场的中国队再度认识到了自己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体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抗。
从比赛中可以看出,中国队的核心球员逐渐浮出水面。纪妍妍三战表现较为平稳,虽然她的外线三分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但她内突得分和后仰招牌式的男子化投篮让她屡屡得分上双,特别是最后一场有23分的喜人成绩单。露雯、丁园、赵爽、高颂等锋线球员也有上佳表现,为她们在国家队核心球员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比赛中也可以看出,中锋位置上除陈楠依旧优秀外,孙梦然、魏伟、许诺、姬晓等一干球员距离国际级有相当的距离,不是身体单薄对抗不足,就是经验欠缺对抗技巧不够,篮下对位较为吃亏。
控卫也是目前中国女篮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次宋晓云再度披上国家队战袍,而此前她并没有入选国家队,这说明目前的小字辈控卫还难以挑起中国女篮的大梁,她们掌控比赛的能力和全场的观察力还不足以满足国际大赛的要求。12场比赛,让队员对逆境、对抗、关键球、绝地反击等有了深切体会,不仅在球技上得到锻炼,更让她们的篮球智商和心智得到了锻炼,有助于这群小菜鸟们成长。更值得一提的是,12场热身赛,这支中国女篮最不缺的就是拼劲和斗志。
(孙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