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上嘹亮“女篮号子”喊出里约希望

    对于绝大多数球员都在90后的新一届中国女篮来说,她们最大的软肋就是年轻,大赛经验严重匮乏,而她们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训练热情高涨,队伍团结,求胜欲望极强。这是记者多次下队采访感受到的东西。
    想要寻找女篮训练场很容易,不用问东问西,不等到训练房,就能听到球鞋在地板上摩擦产生的嗞嗞声和姑娘们要位时高出几个分贝的喊叫声。如果这些声音只是队员制造出的,那还不足为奇,还有助理教练许利民和郑薇的喊声,伴随着马赫的哨声,或因队员出错急眼情况下的“咆哮”,这一切汇成了“篮球号子”。
    如此充满激情的“号子”在以往的女篮身上很难寻觅,即使是马赫曾带领过的2008奥运队,也没有这等的“呐喊”激情,听着就让人亢奋。
    “我的,我的”,“89,打89”,“夹击,夹陈楠”,“给她三分,不给两分……”主教练马赫一交代完任务,就站在场边观察队员的执行情况,许利民和郑薇则分别带领红白队指导着双方的实战对抗。一看战术走样,不等马赫下令,两位助理教练就马上喊停,“我们现在打的是什么,你的任务是下掩护,但却变成了去接球,为这一个球,后面的人和战术全乱了!”郑薇帮着队员去理解马赫的战术意图。看到郑薇边走位边讲解,一旁的马赫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以前总以为北京首钢的教练许利民温文尔雅,直到看到训练才知道,他的嗓门也不小,“夹击,夹陈楠,不让她拿球!”看到好的配合,他机关枪似地连道“佳岑,妍妍,好,好,好”。队员喝水小憩时,他也见缝插针,在一旁连说带比划地再度加强,“我们打的是什么,高位和低位怎么配合,你要从篮下这样跑出去。”
    站在女篮训练馆里,感觉场外教练比场内队员“练”得更给力,两位助理教练不停地贯彻着主教练马赫的训练教案,站在篮下的体能教练TC也时不时地用中文喊着“篮板、篮板”,“快,快”。马赫一面盯着队员,一面与两位助理互动,一切都是那样的紧张有序。
    如果仅仅是教练这样细致、协作、情绪高涨,还不足以说明这支女篮的训练态度。对抗中,场内和轮换队员不停地大声提醒、要位、出错后的手势示意等,更能反映出她们的积极欲望和训练热情。陈楠是队里资格最老的队员,但她却一直带领着红队十分投入地对抗,从始至终没有一丝懈怠;因为拼抢积极,后卫邱思玥眉骨上方都被撞出一个大口子,不得不离场去医院治疗;场上对抗虽然只有10人,但场下等着轮换的队员没有人走神,场上场下浑然一体,投入与专注是明显的符号。
    如此的情景,旁观者会一下被感染,虽然这支队伍目前在国际赛场上还太稚嫩,但当看到她们这番紧张、有序,充满协作精神的训练,你会立即对女篮的里约奥运之行充满期待。女篮姑娘们用这样的训练热情,顽强的吃苦精神,如此的团队作风,点燃起了2016年里约奥运的希望。

(孙秋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