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教练和大学讲师李庆享受“双面生活”
坐在看台上掐着秒表,举着摄像机捕捉、分析,指点着张培萌在赛道上风驰电掣,人们已经习惯了李庆作为短跑教练的形象。而李庆在清华大学校园里为人师表、传道授业又是怎样的面孔?上周三晚上的清华体育馆教室,记者旁听了李庆老师的一堂课。
李庆老师“训练学”课程当周的主题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和现状”。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坐满四排课桌,教室最后一排还有来旁听的北体大学生。一名喜爱田径的来自清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对记者说:“李老师的语言很朴实,我们知道他原来是体科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短跑教练。因为他有很多海外留学和亲身实践的经历,所以他很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个现象解释清楚,讲课方式也很幽默。”
这样的工作状态,李庆从十二运会结束后就开始了。按照教学计划,这个学期李庆有16周的教学任务。其中每周三节必修课,一节选修课,另外还有一些讨论课。他要准备至少12节课的课题和课件。而每周三都是李庆最忙碌的一个工作日。这一天,李庆上午有必修课,下午3点带着张培萌和清华短跑组进行冬训,晚间上完选修课回家,他还要抽出时间来仔细阅读自己4名博士生的论文。
“因为身兼‘两职’,所以我来到清华以后,教师一般能享受到的寒暑两个假期我真是一天也没享受到。好在田径项目大赛多集中在暑期,这也意味着放假时我还可以平衡自己的时间承担国家队的工作。当然,对于我在清华以外的工作时间,学校可是一点不会照顾。比如我到井冈山述职,只能请一天假,还要排好课时找人代课,长时间的出差校方是不允许的。”李庆坦言教练和教授双重身份的生活让自己多少有些身不由己的感觉,“虽然这是大学体育老师和教练都很难脱离的困境,不过对短跑的热爱,还是让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基于此,李庆坦言自己平时根本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在张培萌身上,这就是张培萌一直以来处于“散养状态”的原因。“因为张培萌自律,所以我们的配合就非常理想化,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李庆说,“我上课时有专门的一讲,内容就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其中有一条是教练员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
李庆解释:“比如运动员比较小的时候从业余体校刚上来,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多东西需要教练身体力行。这个时候双方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师徒关系。而当运动员年龄增大,成绩提高后,教练也要转变角色。我更倾向教练和运动员从师徒关系变成良师益友。你要做他的朋友,给他在事业上和技术上的指点。现在我和张培萌可以共同商讨一些事情,我跟他共同研究准备比赛,而不是把张培萌当作我的‘私有财产’。”
正是张培萌的自觉和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让李庆现在能够两不误地完成教学和执教任务并朝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前进。“除了张培萌突破10秒这个目标之外,我真的很想静下心来回头看看,系统地把过去几年的东西总结出来,再认真写一写。”这就是李庆单纯的愿望。
(叶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