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飞人王旭涛:总会有一个冠军属于我

    漫步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大操场上,你随时可以看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从身旁飞奔而过,他身着一套红色运动装,脚穿一双红色钉鞋,跑起来简直就是一股“红色旋风”,稍不留神,他就已经将你“甩”掉了大半圈。他就是该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八队大四学员王旭涛。四年前,王旭涛从西北克拉玛依辗转千里来到古都南京,正是这身短跑硬功让他成为学院一颗闪亮的“运动之星”。
    战友们都称王旭涛是“四届选手”,因为每逢学院体能技能比武,赛场上必定都会出现他的身影。王旭涛个子不算高,但速度却非常快,所以他也是出了名的“多面手”,诸如100米、200米、400米、4×100米接力等短跑项目他几乎是一肩挑,行话叫“一脚踢”,并且每次都能摘金夺银。
    其实,王旭涛和其他成功的运动员一样,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声大振,都经历过无数次蜕变。“跑步整整陪伴了我十年,小学的时候我就接触过短跑,只不过当时还只是一枚‘愣头青’,想出头露面的确很难。”谈及运动生涯,王旭涛娓娓道来,参加过几十次运动会,成功与失败,欢呼与轻视,笑与泪,喜与痛,他都曾一览无余。今年11月初,王旭涛参加了他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运动会暨军事体能技能比武,但他似乎没有以前“贪心”了,总共就报了100米和4×100米接力赛两个项目。若问成绩如何,用王旭涛自己的话来讲——“喜忧参半,值得纪念”。
    早在九月,王旭涛就开启了备战模式,跨步、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侧蹬跑、加速跑……可以说,但凡是有利于提高短跑成绩的基础性训练,他几乎从未落下过。训练受伤是在所难免的,王旭涛却是练了伤,伤了练。他说:“短跑需要的是爆发力,这固然和天赋有关,但同样也离不开后天的训练。”比赛进入倒计时,可就在赛前一个星期,他不小心把腹沟骨韧带拉伤了,战友们劝他休息两天,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我肩上扛着的是整个新闻系的荣誉,输不得、让不得,更丢不得!”那段时间,王旭涛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状态,他说要把新闻系在过去两年丢过的冠军“捡”回来。“‘短跑老将’的呼声当时真是感动了不少人。”该队队长张迅告诉记者,在王旭涛的影响下,几名跑4×100米接力的搭档们默契程度大为提高,并且很多以往不爱运动的同志都能够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去,为运动员们加油打气,呐喊助威。
    发令枪终于打响了,王旭涛首战告捷,作为4×100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他以领先第二名近十米的距离拔得头筹,拿下了这块久违的金牌。但接下来的100米赛跑却让他有些失落,由于陈伤未愈,王旭涛在起跑环节便慢人一步,而且在冲刺过程中,他的大腿“始终抬不起来”,因而最后以0.2秒的成绩惜败第一名。为此,他被评为了本届运动会的“精神文明运动员”。由于伤势严重,运动会结束以后,王旭涛不得不在病床躺上一个星期,其实这都不算事儿。要知道,对于一名酷爱100米并且参加过四年运动会的老将来说,荣誉比什么都重要,大学最后一次拿不到冠军的滋味或许要比身体上的苦痛更为难受。
    但老将毕竟是老将,王旭涛的宽容和气量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参加了四年运动会,你有什么遗憾吗?”“有!”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旭涛脱口而出,“百米赛跑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是我大学四年唯一的遗憾。但遗憾并不代表失败,经历本来就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人生之路还有无数个百米在等着我,总有一个冠军属于我。”临近毕业,王旭涛表示,今后到基层当排长,他还要继续追逐他的百米梦想。

(周均  侯文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