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世界杯】迈向“国际范儿”的启示

    世界杯战至今日,亚洲四支队伍陆续亮相。
    被认为是世界杯技术最粗糙的澳大利亚队面对智利,创造了13次射门机会甚至超过了智利;日本在拼抢成功次数上以22比15压倒科特迪瓦;在控球能力上表现平淡的伊朗,却拿到了亚洲球队本届杯赛上的第一分;拥有多名英超名将的尼日利亚在对抗和抢断上被伊朗超越。
    在这些已经亮相的亚洲球队身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几年前人们还在唠叨的区域风格,澳大利亚一贯强悍的同时,进攻配合越发贴近地面,在对抗中表现出足够好的技术。日本队的体格被人诟病多年,这次也依然是世界杯第二矮小的球队,但是他们像世界强队一样,疯狂地奔跑和拼抢,在高速对抗中打出精妙配合。伊朗一直是亚洲技术和身体最为兼备的球队,这才是他们打平尼日利亚的本钱。
    亚洲足球的变化,正是当今的国际足球的缩影。本届杯赛,世界足球大家庭早已没有了经纬之分,巴西人也在变得功利和热爱防守,德国人脚下技术也可以玩起绣花针,曾经懒散软弱的西班牙人也是以“前场3秒”拼抢为基础建立了控球战术,甚至连荷兰人都不再是全攻全守而是坚定务实的“穆里尼奥式足球战术”(范加尔语)。
    每当世界杯开战,国人和足球人们都在焦急地为中国足球“指明方向”,一会儿学巴西,一会儿学荷兰,西班牙大热就建议学习控球战术,意大利世故得利,就渴望学到防守反击的精髓。在这一波一波的“学习”中,中国足球茫然无措,手忙脚乱。而本届世界杯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我们应该从中深入分析学习,在技术风格上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学术研究,加强学习强队。
    其实,世界足球发展了百年之后,复杂之中的简单道理已经了然纸上,各国足球风格在日益趋同的大格局下建立自身风格,任何一种风格,都是建立在自身民族文化身体特点之上,在足球中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符合你自身的标准。然而每个足球强国,都是在几十年青训培养和人才积累基础之上,都离不开完善的联赛体系和球员选拔机制,更需要传承和受到尊重的足球文化和体育精神。
    当看到亚洲伙伴们越来越陌生,越来越迈向国际范儿的时候,中国足球在国际大同的足球发展潮流中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向世界学习,向世界看齐。

(杨天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