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世界杯把防守“大巴”放在球场中间
夺冠热门阿根廷如愿在与波黑的比赛当中赢得先机,梅西梦幻舞步般的过人射门为人们津津乐道,总览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无论是控球率还是传球成功率,阿根廷都体现了一支技术型球队应有的水平。然而,在记者看来,支撑起这一系列华丽数据的基础则是在阿根廷队的比赛中鲜有人提及的抢断数量,也正是一次次成功的抢断为阿根廷前场的进攻组合不断提供炮弹。
在这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的抢断为21次,略高于对手的19次,但抢断的成功率却有着近13个百分点的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在波黑队中,遭遇到的全部2次被抢断并丢球的情况都发生在中场球员塞纳德·卢利奇身上,而阿根廷队完成这2次抢断的分别是后腰马斯切拉诺和边后卫萨巴莱塔。可见对阵以进攻见长的波黑,阿根廷队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防守“大巴”停在了中场线上。
细数本届赛事中已登场的各支队伍,将防守线放在中场,甚至推进到对方半场的球队并不在少数,在最终取得比赛胜利的队伍当中,绝大部分的抢断次数都高于对手,通过前场抢断组织进攻也成了不少中游球队在比赛中取得进球的关键,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揭幕战上的“格子军”克罗地亚队。
虽然克罗地亚队并非弱旅,但与巴西队相比,就像一个平头百姓遇上了腰缠万贯的土豪。若按照过去的常理推断,防守反击应是弱队最好的选择,可当开场哨响起,克罗地亚队便主动将战火烧到对方半场。在赛后的技术统计中,克罗地亚队即便是后卫洛夫伦的活动热点区域也已经逼近中圈。
在克罗地亚队全场9次的成功抢断得球中,前场老将奥利奇凭借上半场的3次成功抢断成为球队成功抢断次数最多的球员,他的积极拼抢为克罗地亚队争取到不少进攻对方球门的机会,并促使对手送上乌龙大礼。全场21次的抢断加快了整场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也使场面显得非常精彩,宛如一场平民发起的“光荣革命”。不过,克队的全面压上也给对手在本方半场留下了空当,最终这场“革命”以失败告终。
前场防守俨然成了一种难以打开局面时的进攻方式,在对手的半场,用以反击为目的的紧逼防守逼得对手失误,进而完成一次致命的进攻,显然要比在本方半场先防守后进攻的方式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杨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