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温网大盘点男单从“颠覆”到传统
和女单比赛一样,本年度温网男单也充满了“颠覆”的味道:从赛前一众媒体难以预测谁是今年“挑战者杯”拥有者到以拉奥尼奇、迪米特洛夫、高耶克斯、西里奇为代表的“冠军计划外”球员的杀将而出就是最好的证明。
温网向来是“冷门的温床”,因为特殊的草地比赛环境以及和法网“背靠背”的严苛赛程。可以看出,在今年法网有突出表现的“冠军计划外”球员迪米特洛夫、西里奇都没有在之前的法网赛场上有太好的表现,与其说是法网给了他们打击,还不如说是提前结束的赛程让他们将更多精力用于了温网备战上。
而几名大牌球手的提前出局也充满了“颠覆”意味:比如纳达尔在八分之一决赛被1995年出生的澳大利亚小将高耶克斯淘汰,比如法网最大发现古尔比斯第二轮就败在斯塔霍夫斯基拍下等。
可“冷门”归“冷门”,“颠覆”归“颠覆”,温网依旧是四大满贯中最传统的赛事,不仅仅因为其对服装等方面的严苛要求,而且比约·博格、费德勒的男单连冠次数(5次)也是四大满贯中最长的。本次温网也不例外,结束了热闹的“颠覆”前奏之后,比赛最终还是纳入了“传统”的节奏。
决赛两名球手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虽然小德过去6场大满贯决赛输了5场,其大战抗压能力收到了普遍质疑,但至少从6次打进大满贯男单决赛的精力看,他也的确是当今职业男子网坛综合实力最出色的球手;费德勒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人见人怕的“瑞士球王”,但他的打法还是在草场上十分具有优势,更何况作为温网历史上最成功的男单球手,无论什么时候费德勒挺进温布尔登男单决赛都不会令人意外。
而最终的比赛结果也同样“传统”:更为年轻的小德利用体能上的优势笑到了最后,而老到的费德勒则赢得了对手、全世界的尊重。
虽然不同于温网女单决赛已经呈现出了鲜明的“90后”特色,但今年温网也掩映出了一些艳丽的“颠覆”色彩,比如对发球技术要求的提升,比如对球员综合能力要求的增强等;但和女单方面一样,仅仅凭借一次赛事就断言职业网坛将进行“更新换代”是不科学的,虽然以纳达尔、穆雷为代表的“四大天王”成员在本届温网以及之前几次大满贯比赛中都有不稳定的发挥,但他们的水平较之其他选手还有不小的领先优势,而从小德、费德勒的表现看,业已成名的球手也容易在与年轻球员的较劲比赛中赢得最后的胜利,至少这几年内,年轻球员还要看着“老天王”们的脸色行事。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