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合作——中国青奥代表团的第一课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口号,也是8月11日中国青奥代表团成立后上的第一课。
8月11日上午,暑假中原本安静的北京体育大学英东体育场却热闹非凡——这里迎来了一群青春洋溢的客人,中国青奥代表团!不同于其他参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队伍,即将前往南京参加第二届青奥会的中国运动员们年龄都在15至18岁之间,正可谓花样年华,8月初的日头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显得更灿烂。
按惯例,代表团成立的第一课往往是公开展示、公开训练,但此次中国青奥代表团的第一课却是以“分享和合作”为主题的拓展课。青奥会有别于其他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一大特色就是需要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分享奥林匹克精神甚至合作参加赛事,为了让中国的年轻运动员尽早适应,代表团特意安排了拓展课程。
课程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将运动员们分组,而且是彻底打乱,几个平日里感情好的兄弟姐妹被分开。分组后教练便要求每个小组都设计自己的队名、口号和队徽。一开始,很多运动员对这样集体分享、参与的项目并不习惯,只是默默地坐在队伍外侧,但随着讨论越来越激烈,设计越来越成形,年龄相近的他们还是玩到了一起。一开始几个身材高大、融入度不高的男篮队员甚至在最后都成为队伍的核心,队员们一致要求高大、帅气的男篮队员们当旗手,把旗帜挥舞起来,再大声喊出口号。于是“火焰队”、“祥云队”、“阳光队”、“闪电队”这些简单但不乏趣味的队名响彻整个英东体育场。
第二项内容则是拉绳弹球。十几名队员围成一圈每人拉一根绳子,绳子中间有一面鼓,鼓上放着皮球,大家要一同努力进退,让皮球在鼓上弹20下才算完成任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由于运动员身高、力量差异很大,受力不均,因此皮球很容易四处弹;但不多久,运动员们就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大家按照身高、力量的不同彼此岔开,共同合作,不多久就完成了20下弹球。
2个小时的拓展训练很快就结束了,虽然运动员们都很累,有的更直言强度不逊于一堂高水平训练课,但孩子们还是有自己的收获。中国青奥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女足项目运动员15岁的郑洁对记者说:“通过拓展训练,我学会了更好地和队友、对手沟通。”17岁的男篮运动员焦海龙则说:“希望在和国外运动员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的表现能比今天好一些。”
中国男篮主教练张云松对记者说:“虽然篮球是集体项目,但这些年轻的运动员平日里还是缺乏和外界主动沟通、合作的技巧。青奥会其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舞台,不但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也让他们开阔眼界,广交朋友,学会拥抱这个世界,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乒乓球队教练阎森也表示,我们的目标肯定是取得好成绩,夺得金牌,但我也希望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收获很多赛场外的东西。
(林剑 蒋亚明 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