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高科技只是手段公正才是真正核心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首轮,荷兰女双组合莫斯肯斯/皮埃克在同中国选手陈清晨/贾一帆的较量中挑战“鹰眼”——当她俩以7比6领先时,裁判判罚她们的一次扣杀出界,两人提出挑战“鹰眼”,即时回放系统显示球出界,挑战失败。
    本次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是世界羽联在中国首次使用“鹰眼”技术,它由8个高速摄像头、4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该系统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羽毛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羽毛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根据规定,选手在比赛中有两次挑战“鹰眼”的机会,挑战失败则减少一次,若成功将继续享有两次挑战机会。出于成本和场地等方面的考虑,“鹰眼”技术仅在有电视转播的场地上使用。
    “鹰眼”技术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已不是新鲜事,其目的是确保竞技的公正性。在“鹰眼”技术出现之前,网球、排球、足球等诸多项目特别是关键判罚屡屡受困于裁判误判,虽然个别失误可以让人理解,但类似的情况如果接二连三,比赛的公正性难免受到置疑,即便裁判秉公执法,可某些因误判而导致的结果也无法改变。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东道主英格兰队与联邦德国队90分钟内战成2比2。加时赛进行到第11分钟,主队赫斯特的一记射门打在球门横梁下沿,之后反弹击中球门线。此球是否越过球门线至今没有明确说法,但当时的巡边员却示意主裁判,英格兰队进球。当年,科技手段远没有现在发达,各体育组织也没有将这种判罚搞准确的主观意愿,时常以“误判是体育比赛的魅力”为由搪塞媒体与公众。20年后的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小组赛首轮,西班牙队对阵巴西队,“斗牛士军团”由米歇尔打进了一记类似赫斯特式的进球,而且皮球已越过球门线,但澳大利亚籍主教练班布里奇却视而不见。
    足球的体积如此之大,人眼的识别仍旧时不时出错,于是门线技术从2013年联合会杯开始被国际足联引进,今年的巴西世界杯,这一技术全面得到应用。体育比赛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误判,而在于公正,从这个角度审视,“鹰眼”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公正,至少它的精确度远在人眼之上。
    当技术日臻成熟后,想必“鹰眼”将越来越多地被更多的项目引入,它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由误判引发的争议。不仅如此,国际板球理事会追求公正的步伐迈得更大,该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不但早已将视频系统带到比赛中,并已着手准备将现场裁判们的无线电对话直播出去,而且本周开始的澳大利亚和南非系列赛中就会这么做。
    “鹰眼”及由此带来的高科技只是手段,核心是公正。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