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深化改革:竞技 环赛 联赛一个不少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摘得铜牌之后,中国自行车项目在连续4届奥运会上均有奖牌入账,尤其是伦敦奥运会上,郭爽、宫金杰创造了打破世界纪录的好成绩,并率先冲过终点,不过最终由于裁判判罚而失去了创造历史的机会。
里约奥运会周期,自行车项目继续潜心提升,尤其在重点项目场地短距离上继续聘用外教,加大国家队训练力度,除郭爽、宫金杰外,钟天使、林俊红等一批选手也飞速提升,队伍实力初现厚度。而在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公路自行车项目上,国内环赛更是初具规模,已形成了包括环青海湖、环中国、环太湖、环海南岛等在内的13场环赛。
但对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而言,追逐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之下,为各级环赛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尤其是为大众爱好者打造业余赛事平台,成为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韩继玲介绍,目前中国自协除13场各类国际性环赛,以及全年20多场计划内赛事外,便是着力打造的两大群众性活动,一个是百城市自行车赛,另外一个便是全国自行车联赛。
“大家都知道,目前群众性自行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层出不穷,现在在协会注册的业余赛事就有30多场,但据我们了解,在全国范围里已经有了上千场,可以说呈现出了热火朝天的局面。”韩继玲表示,之所以能够有如斯局面,有赖于协会在以往办赛中的要求,“前几年我们在计划内的一些赛事中对地方提出了要求,在组织全国锦标赛、冠军赛时必须同时组织群众性活动,刚开始组委会有想法,但中国自协会给予相应的支持,提供裁判人员、竞赛组织等技术指导,组委会慢慢尝到了甜头,他们发现群众性赛事活动才是真正的财富。”
韩继玲介绍,目前已经成为业余群众自行车赛事品牌的成都老车迷自行车节便是通过在成都青白江举办的全国山地冠军赛等活动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而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也添加了大学生比赛,这些都为今天蓬勃发展的群众性赛事提供了土壤。
在中国自协范围内,要精心打造的两大业余品牌赛事,百城市自行车赛是老品牌,冠名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杯”,规格非常高,已举办了18届,是业余赛事的鼻祖,每年的预赛从5月开始,到10月决赛,参加人数达到20万。新形势下,中国自协希望给予更多关注和资金,将老赛事点燃新亮点,重新包装和宣传。
中国自协精心推出的自行车联赛也于今年启动,按照韩继玲的设想,会从大众骑行者开始,逐渐向专业人员扩展进来,最终打造成中国自行车职业联赛。
“所谓联赛,就是想真正把自行车项目‘联’起来,将全国的自行车爱好者组织起来,真正盘活。起步阶段我们希望稳扎稳打,第一年办两场,今后逐渐增加到10场,年底决赛,期间还会做一些讲座、学习、交流。中国自协打造的联赛,不再是简单的比赛,而是要通过协会的专业性,把自行车运动的健康发展、专业骑行等知识、文化传达到每一名车迷身上。”韩继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