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广璞的5.0—“难度王”的“难度”之路

    向后翻腾三周转体1800度,难度系数高达5.0,这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该项目中,目前的最高难度动作。鹿谷站世界杯,齐广璞正是凭借这个动作夺得冠军。征服这个动作,也是中国队的“难度王”齐广璞一直追求的目标。
    齐广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做这个动作的情形。“2011年夏天,在加拿大进行水池比赛,第一次接触PK制的赛制,两两对决,获胜者进下一轮,动作还不能重复,比到最后一轮时没有动作了,就临场发挥尝试了这个动作。”这一尝试,让齐广璞和教练组看到了他身上的潜力。于是,从2012年夏季开始,他正式开始练习这个动作。为了新赛制最后一跳做准备,也是为了索契冬奥会。
    在滑向天空短短的几秒中,要翻腾三周,还要转体5圈,这个动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首先要做好起跳,然后空中动作的连接不能有失误,最后一周要提前预留出来落地的时间。”齐广璞告诉记者。
    对于所有的空中技巧队员来说,发展技术动作难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在夏季水池训练、比赛中成功做出的动作,转化到雪上的成功着陆。齐广璞也是一样。虽然从2012年开始,他在水池上练习地效果不错,成功率甚至达到了90%,但如何在雪上成功完成,一直是他没有解决的问题。
    2013年,齐广璞终于在雪上成功完成了这个动作,并凭借这个动作获得了2013世锦赛冠军。但他坦言那次成功,是拼成的,有一定的运气,并不代表自己的实力。因为在接下来的2014-2015奥运赛季他在多站比赛中尝试这个动作,也没能成功。“其实,这个最高难度动作,成功率并不高,上上个赛季10跳一共成功2次,世锦赛就是其中一次。而奥运赛季跳了不超过15次,也只成功了2次。”齐广璞说,“这个动作的完成,主要看临场发挥。”
    站在索契冬奥会决赛的舞台上,齐广璞再次向5.0的高难度动作发起冲击,他又没有成功,这让他很遗憾。
    本赛季中国空中技巧队进入全面的调整期,巩固基础动作,而不着急发展难度。他们男队员在加格达奇训练时,一直在练习两周台动作,直到北京的鸟巢世界杯才开始跳三周的动作。而比完鸟巢的世界杯,队伍又放松了一段时间,没有进行跳台训练。但在齐广璞心中,继续跳出5.0的难度动作,是一直渴望的。于是,抱着“通过这次比赛把动作练习一下,找一下感觉”的心态,齐广璞再次亮出高难度的动作。
    这一次齐广璞终于成功了,经过一个赛季的等待,那个“难度王”又回来了。“太不可思议了!太惊奇了!非常棒!”齐广璞面对电视镜头,赛后第一时间感叹到。而这一站的成功,也让他收获了久违的信心。
    1月14日,2015年世锦赛就将在奥地利打响,两年前他正是凭借5.0这个动作,首夺世锦赛冠军。如今,他希望能够在世锦赛再次做出这个动作,卫冕成功。

(周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