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赛季总结——职业化脚步继续加快
从1995年正式建制到本赛季结束,CBA联赛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的时间里,CBA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12支球队发展到如今的20支,从最初浙江万马第一个“吃螃蟹”引进外援到如今NBA球星纷纷登陆,从八一军旅的一统天下到如今的豪强林立。当然,另外一个显眼的变化是,CBA逐渐向着职业化的大趋势稳步迈进,本赛季就出现了众多象征着职业化深入的改革和现象。
鉴于体制上的特殊性,CBA赛场上的国内球员,尤其是当打之年的明星球员,在流动上并不频繁,很多球员终其一生身上只有一家球队的烙印。但是,本赛季转会市场上却出现了很多“大鱼”。在上海效力了20年之久的前国家男篮队长刘炜远赴天山,加盟了新疆男篮。与他一同加盟的还有18岁的小将周琦,后者尚未进入CBA已经成为了国家队的主力成员,前途不可限量。2005年便来到辽宁学习并且成为辽宁体育局和辽宁男篮重点培养对象的他之前一直被视作辽宁的“固定资产”,意外地被新疆挖走,在当时的转会市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还有一桩转会同样影响力十足,经过一番博弈之后,孙悦、张松涛等四位之前被租借的奥神球员加盟北京首钢,最终他们帮助球队成功卫冕。这些重磅转会表明,CBA国内球员的转会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活跃,尽管现阶段仍然还有不少的限制,但让作为核心资源的球员良性流动起来,肯定是职业化的一个必然方向。
继将联赛办公室整体迁出单独办公之后,中国篮协本赛季再次推出一项引人注目的管办分离举措,那就是对部分满足条件的裁判员实行半职业化管理。最先圈定的名单包括18人,其中不乏在国内赛场上执裁多年的资深裁判。尽管这部分裁判员尚未与原所属单位脱离关系,但基本上能做到随叫随到,这种管理模式无疑能为比赛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裁判员的选派目前也交由裁判员管理办公室负责,这与之前中国篮协具体操办也有所不同。另外,本赛季还成立了裁判员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完全由CBA俱乐部的投资人或总经理组成,可以对裁判员的处罚等相关事务作出最终决定,也是管办分离的一个明显标志。按照计划,未来中国篮协还会在联赛委员会之下成立众多相关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将各负其责,届时联赛的职业化色彩将更加浓厚。
不过,在加快职业化的进程中,CBA仍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赛季裁判员虽然较好完成了对季后赛尤其是总决赛的吹罚,但常规赛中还是暴露出了裁判员队伍薄弱、部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等问题。总决赛第六回合之前,辽宁俱乐部临时提高票价,将之前按原价已经售出的球票作废,引起了极大争议,不管初衷如何,这种做法确实显得不够职业。类似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引起联赛管理者、俱乐部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拿出有效的改革措施或指导意见,这样CBA的职业化之路才能走得更加平稳。
(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