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男排联赛观感:中国男排不虚此行
结束历时两周的世界男排联赛G组小组赛的比拼,6月23日下午,中国男排回到北京。虽然本次联赛途中有两次近40小时的转机行程,比赛地点从墨西哥到希腊,也横跨美洲和欧洲,很辛苦,但相比比赛的锻炼价值,这些都不算什么,中国男排不虚此行。
抗压能力有提高
本次世界男排联赛,中国队以6连胜全胜战绩,连夺墨西哥、希腊两站冠军,成功获得在7月4日斯洛伐克开始打响的第三档次总决赛的参赛资格。比赛中,6场比赛,除了对阵墨西哥(本组最弱的对手)能够轻取外,中国队与斯洛伐克、希腊两支欧洲队伍的4场比赛,都是打满5局,而且多是在对方先拿到2局的情况下,逆转取胜,这在中国男排的历次比赛中并不多见。这样的比赛对队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抗压能力要强。“这样的比赛才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队员的心态培养。”主帅谢国臣表示,“这次比赛比去年的世界男排联赛锻炼价值更大,这也是我们此次比赛最宝贵的收获。”
老将是中流砥柱
中国男排连续取胜,队伍中的老将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希腊塞萨洛尼基面对东道主希腊队的最后一战事关总决赛出线的生死战,袁志、焦帅、张晨、崔建军四位老将发挥出色。33岁的袁志三局比赛一人独得全队最高的27分,即将年满30周岁的张晨和崔建军两位主攻,三局也有10分入账,而31岁的二传焦帅,传球思路明确,分配球合理,调动了攻手的积极性。他们四人在墨西哥站状态并非太好,崔建军还处于伤病恢复期,但是来到斯洛伐克逐渐找到感觉,终于在最后一战同时爆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将们在关键时刻冲出来,他们做到了自己该做的。”谢国臣点评说。
14名队员全部登场
“整个队伍还是起伏比较大”,这是谢国臣给予本次比赛的总结。的确,虽然中国队全胜夺冠,顶住压力,但是还是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赛常常在领先6、7分的时候,会被对手追上,也能够在落后4、5分的时候,连续得分,追平比分。这一方面说明,队伍掌握技术还不全面,比如一传卡轮现象时有发生,拦网没有找到很好的节奏,发球失误较多。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次比赛场上队员频繁更换。本次比赛中国队的14名队员全部出场比赛,最后一场在前三局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后两局派出了很多年轻选手。年轻选手发挥不稳定,多次首发的主攻季道帅、接应戴卿尧本次表现都较为一般,影响了比赛的走势。“尽可能通过比赛锻炼新队员和年轻队员,所有队员都有上场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帮助。”谢国臣指出如此用人的意图。
(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