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大学学员李勇成长悍将勇攀高峰

    交换生、十佳运动员、“勇士杯”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军事技能竞赛主力队员……李勇的头上戴满各种头衔,这位来自信息工程大学的“精武标兵”正历经磨炼,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书写成功的辉煌!

挑战自我  克服心理障碍

    2014年9月,由于成绩突出,李勇被选派赴解放军理工大学交流学习,但第一次四百米障碍测试却让他在新环境中栽了跟头。由于天生恐高,李勇到了云梯那便“卡了壳”,一场测试下来,他在全连垫了底。
    大智者若愚,大勇者无畏。不服输的他决定摘掉“后进”的帽子,而摆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难便是“恐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李勇跟云梯较上了劲儿,反复爬上云梯、再跃下,让自己逐渐适应过云梯的感觉。训练结束后,他也总是主动请求加练,在云梯上站立练习自己的胆量。就连吃饭时他也不忘在脑海中回忆从高处向下看的场景。一个月下来,从最初的难以攀登云梯到在云梯上俯身小跑,从2分43秒到2分10秒,从排位垫底到名列前茅,理工大学的战友们纷纷为李勇的成长竖起大拇指。

超越自我  不断攀登高峰

    从理工大学回来后,恰逢大学举办第七届田径运动会,李勇毅然申请加入短跑组。选拔当天,12秒01的好成绩让李勇轻松取得短跑组的“入场券”。然而,组内第一次百米普测便让李勇碰了一鼻子灰。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了迎头赶上,他一心扑在训练上,寻差距,找症结,和自己较上了劲儿。冲刺训练,他经常是训练完回宿舍上楼都觉得困难;摆臂训练结束,到吃饭时筷子都快拿不动。蛙跳累了用摆臂练习来调节,冲刺乏了用杠铃深蹲来缓冲……训练结束后,整个人像是被大雨淋过一样,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他时常勉励自己:“用一个月的汗水换0.1秒的提高我也愿意!”
    11秒94、11秒88、11秒79……一系列微小的进步让李勇越战越勇,最终成绩定格在11秒28让李勇一举将100米的金牌收入囊中,并在随后的比赛中夺得2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四个项目第一,荣膺“十佳运动员”称号。

战胜自我  逆境中求生存

    刚在运动会上满载而归,闲不下来的李勇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比武场上当先锋。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李勇顺利进入了大学“勇士—2015”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军事技能竞赛集训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的训练伤让他险些与比武失之交臂。“疲劳性骨膜炎,必须休息一个月!”距离比武正式开始还有不到两星期,医生的话对于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命是弱者的借口,强者会选择给困难迎头痛击”日记本上,李勇写下自己的决心。白天坚持训练,晚上一边学习康复知识,一边进行自我治疗,以缓解疼痛。
    最终,经历了伤病的涅槃后,李勇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站在正式参赛队伍里。比赛中,李勇时常因为伤病的影响疼得直冒虚汗,但他为了不拖全队后退一直咬牙坚持。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在爆发力上的优势,多次帮助队伍渡过难关,队员们无不赞他 “拼命三郎”。
    面对赞扬,李勇显得很淡定,“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钟欢 宋子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