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世锦赛 中国健儿成为世界话题

    在确定1983年第一届田径世锦赛的举办地时,有两个选择:赫尔辛基、斯图加特,最终确定了前者,十年之后,第四届世锦赛终于落户后者。一座德国西南部的名城,“奔驰汽车城”。虽然美国队进一步奠定了自己的龙头位置,再度高居金牌榜首位,但最令世界惊诧的却是一支来自东方的队伍——中国队。
    在这届比赛中,中国姑娘们赢得四枚金牌:1500米、3000米、10000米和铅球。铅球是黄志红蝉联金牌,而3000米是包揽前三、10000米是披金戴银。其实按照当时的水平,还有希望再争一块金牌。但不管怎样,这已经足够令国人惊喜,同时更令世界惊讶。因为当时欧美强国对中国选手很不了解,甚至他们一开始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选手,以为是来自日本。但毫无疑问,国手们实打实的拼搏,换来了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田径的看法。
    四金二银二铜,让中国队名列金牌榜次席,而这些奖牌中,三金一银一铜出自“马家军”,三金分别是王军霞的10000米、曲云霞的3000米和刘东的1500米。世界冠军只是她们的序幕。载誉归来后不久,她们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上掀起了破世界纪录的狂潮,创造了上述三个项目的世界纪录,牢牢保持至今。凭借这一年的惊人表现,王军霞被美国体育界授予“杰西·欧文斯奖”,这是亚洲人第一次染指该奖。
    回到1993年世锦赛,上世纪80年代显赫一时的世界名将们开始黯淡,比如刘易斯,虽有接力保留颜面,但100米仅第四、200米第三,飞人羽翼渐衰。而一批新生代的高手开始奠定自己的优势,比如迈克尔·约翰逊、科林·杰克逊。但全盘而言,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在奥运会后一年比世锦赛,整体成绩相对一般,这也恰好映衬出中国田径的崛起。
    谁也没想到,斗转星移竟如此迅速,简直可谓“泰极否来”。1993年“马家军”的辉煌持续了一年多,1994年寒冬竟爆发“兵变”,中国田径再次成为世界的话题,威武之师的崩塌,到今天依然尚有余味。
    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锦赛,中国队元气大伤,甚至被形容为“打回原形”,最终仅黄志红以20.04米摘得一枚银牌,未能实现三连冠。
    本届世锦赛,女子5000米取代了3000米,上届3000米被“马家军”挤出领奖台而抱怨连连的爱尔兰名将奥沙利文此番终于笑到了最后。
    这届比赛虽整体成绩也不算太高,但迸发出几个耀眼的世界纪录,比如男女三级跳远,两个颜值颇高的选手——英国绅士爱德华兹跳出18.29米,乌克兰美女克拉维茨跳出15.50米,均是保持至今的世界纪录。美国人迈克尔·约翰逊包揽男子200米和400米金牌,双破赛会纪录,为次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壮举”演练了一番。跨栏王阿兰·约翰逊也开启了自己的王者生涯。
    整体感觉,这两届世锦赛没有太多经典战役,好多人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奥运百年”积蓄着能量。果不其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田径赛场,铭刻了太多经典。

(田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