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观察——车队经理的任期为何干不长?

    “三哥”发火了,只因赛车抢修一片混乱,毫无章法。
    “三哥”名叫赵永国,国内资深赛车手、辽宁天合汽车集团董事长。
    在他的作战指挥室、旅行房车里,赵永国打断采访,把新任的车队“经理”侯俊鹏叫到跟前:今晚组织大家开个会,列出具体几十项流程,绩效考核。
    从2004年玩赛车开始,“辽宁天合”一直都是东三省越野界的一杆大旗,可就是这样的一支标杆车队,让赵永国年年忙赛车的同时,也为找一个合适的车队经理伤透了脑筋。
    “早些年车队负责的那不叫经理,叫统筹更合适。实在找不着人,我公司助理也担任过这一角色。真正的车队经理,应该是从去年聘请越野车手戴国庆开始。我们俩都是东北人,他参与赛事多年,对赛车应当说相当了解。”赵永国说。今年为什么没有聘请?赵永国没有细说。记者侧面了解,是因为去年环塔拉力赛,驾驶巴吉赛车的赵永国还没进赛道,轮胎就跑掉一个。事后查明:是技师螺丝没拧紧。赵永国认定车队经理有责任,戴国庆有委屈,赛后双方便解除了工作关系。
    “满打满算就一年”,这样的临时经理在越野赛场是一大片。为什么车队经理干不长?圈内行家分析有这样三大理由:首先,有投资车队主体原因。现在活跃于国内越野赛上的车队几乎九成都是由热爱越野运动的老板掏钱组建而成,这些投资人参与赛车,绝不仅仅是玩票而已,而是全身心投入,多数还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车队运营管理无疑会参与更多个人意见,介入过多难免会让执行者——车队经理无所适从。
    其次,执行人能力方面的原因。目前在越野赛上担任这一角色的更多是车手、领航、赛车相关从业人员乃至老板的助理。他们在不同方面具备了管理者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鸡窝坑”众多的沙坡头赛段让越野好手吃尽了苦头,当东方赛车队的马淼用5小时跑完63公里赛段回到维修区时,车队经理徐军立即与香港一家赛车专用离合器供货商取得联系,让他们发快递到阿拉善右旗。“其实,我们已为每辆车备用了二套(离合器)。沙坡头赛段出现的隐情,提醒我们得强化这类配件。”徐军说。在大越野上,能做出如此快速判断,既考验车队经理的专业能力,也考验他们的应变能力。遗憾的是,具备这两方面能力的经理还不多。
    更重要的是赛车界普遍对车队经理角色不重视。车队经理就像是交响乐中的指挥,吹拉弹唱形成一个曲调,得有这样一位懂行的精明协调人。现在各车队都普遍重视赛车装备升级,也愿意花重金请大牌车手与知名领航,就是不愿意花心思培养车队经理。因为前面的投入能直接看到效果,后面的投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
    “车队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在装备升级上,其他方面捉襟见肘,当经理的就只能既当司机、又当厨子、还兼管酒店住宿联络员。这样多重角色,没有一份对赛车的热爱,没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是很难干长的,”一位曾担任过车队经理的圈内人这样说。
    事实上从车手、领航中培养车队经理是圈内传统。国际汽联主席让·托德进入赛车圈做过领航、做过车队经理;前555富士车队经理约翰·斯皮勒也是做领航出身。中国越野界何时能像重视领航一样,重视车队经理培养?值得期待。

(周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